| |
[来括日历]开发者吴建辉推研 |
《今本竹书纪年》 |
《夏商周断代工程》 |
| 五帝时代 |
392年(公元前2457-2066年) |
|
|
| 夏朝 |
471年(公元前2065-1595年) |
431年(公元前1989-1559年) |
470年(公元前2070-1601年) |
| 商朝 |
二十九王[不含帝辛]496虚年(公元前1594-1099年)
帝辛51虚年(公元前1099-1049年)
商朝积年[含帝辛]546虚年(公元前1594-1049年) |
508年(公元前1558-1051年) |
554年(公元前1600-1047年) |
| 盘庚14年[公元前1324年]:盘庚徙殷 |
盘庚迁殷[公元前1302年] |
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 |
| 西周 |
280虚年(公元前1049-770年) |
280年(公元前1050-771年) |
276年(公元前1046-771年) |
| 上古历法:以黄帝历(干支太阳历)为基础,以干支太阳历纪年,夏建寅[寅月为年首]、殷建丑[丑月为年首]、周建子[子月为年首],不以农历纪年,但习惯以农历记月,而不常以干支太阳历记月,上古记时大多会配以王纪年[干支太阳历]、农历月、干支日标记具体时间。切记:以干支太阳历纪王年,各朝代仅仅是因起始与结束之干支月不同而纪年起始与结束时间点不同而已,但习惯用于记月之农历月仍然不变(类似[西周正月提前两个月]之错误观点乃是“将干支太阳历子月错误地等同于农历十一月”的结果)。[来括日历]本着还原历史宗旨,各朝代王纪年均据史修正了纪年起始与结束之干支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