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帝王年表 |
殷商545年(公元前1594-1050年): |
君王名称 |
吴建辉推研 |
文献摘要 |
古本竹书纪年 |
今本竹书纪年 |
备注 |
商汤 |
在位12年[公元前1594-1583年] |
《古本竹书纪年》汤有七名而九征。(《太平御览》八十三。) 《今本竹书纪年》殷商成汤名履。汤有七名而九征。(《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放桀於南巢而还,诸侯八译而朝者千八百国,奇肱氏以车至,乃同尊天乙履为天子,三让,遂即天子之位。初,高辛氏之世妃曰简狄,以春分玄鸟至之日,从帝祀郊禖,与其妹浴於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而坠之,五色甚好,二人竞取,覆以玉筐。简狄先得而吞之,遂孕。胸剖而生契。长为尧司徒,成功於民,受封於商。后十三世,生主癸。主癸之妃曰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号天乙。丰下锐上,皙而有髯,句身而扬声,长九尺,臂有四肘,是为成汤。汤在亳,能修其德。伊挚將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傍,汤乃东至於洛,观帝尧之坛,沈璧退立,黄鱼双踊,黑鸟隨之止於坛,化为黑玉。又有黑龟,並赤文成字,言夏桀无道,成汤遂当代之。檮杌之神,见於邳山。有神牵白狼衔鉤而入商朝。金德將盛,银自山溢。汤將奉天命放桀,梦及天而?之,遂有天下。商人后改天下之号曰殷。(出《宋书?符瑞志》。) 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唐书?歷志》:「张说《五星议》:成汤伐桀,岁在壬戌,其明年,汤始建国为元祀。」)......二十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韩诗內传》:「汤为天子十三年,百岁而崩。」《汉书?律歷志》:「成汤方即世崩没之时,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丑朔冬至,故《书序》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训》。」《伊训》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据此,则自汤元年至太甲元年为十三年,汤在天子位凡十二年。) |
在位12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2年(继王位29年) |
|
外丙 |
在位2年[公元前1582-1581年] |
《古本竹书纪年》外丙胜即位,居亳。(《太平御览》八十三。) 《今本竹书纪年》外丙名胜。(《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外丙胜居亳。」)元年乙亥,王即位,居亳。(见上。)命卿士伊尹。二年,陟。(《孟子?万章上》:「外丙二年。」《史记》同。) |
在位2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2年 |
|
仲壬 |
在位4年[公元前1580-1577年] |
《古本竹书纪年》仲壬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尚书·咸有一德》疏、《通鉴外纪》三引《纪年》,《太平御览》八十三引杜《后序》,均作“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尚书·咸有一德》琉、《通鉴外纪》三。《太平御览》八十三引《汲冢琐语》同,但无“于桐”二字,又“立”下有“四年”二字。) 《今本竹书纪年》仲壬名庸。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引《纪年》:「仲壬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书?咸有一德》疏、《通鑑外纪》引「命」作「其」。)四年,陟。(《孟子?万章上》:「仲壬四年。」《史记》同。) |
在位4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4年 |
|
太甲 |
在位12年[公元前1576-1565年] |
《古本竹书纪年》大甲,伊尹即位,放大甲。七年,大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尚书·成有一德》疏、《通鉴外纪》三。《外纪》“放大甲”作“于大甲”。《文选·豪士赋序》注引“大甲既出自桐杀伊尹”九字。)(十二年陟。)(《史记·鲁世家》索隐:“《纪年》大甲惟得十二年。”)
《今本竹书纪年》太甲名至。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春秋后序》、《书》疏、《外纪》引《纪年》:「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约按:伊尹自立,盖误以摄政为真尔。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天大雾三日,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春秋后序》、《书》疏、《外纪》引《纪年》:「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又《书》疏及《初学记》二引《帝王世纪》:「伊尹卒,年百有余岁,大雾三日。」)约按:此文与前后不类,盖后世所益。十年,大饗于太庙。(《书?盘庚》:「兹余大享于先王。」)初祀方明。(《汉书?律歷志》:「《伊训篇》:「维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是本元年事,此乃系之十年。)十二年,陟。(《史记?鲁周公世家》索隱:「案《纪年》,太甲惟得十二年。」) |
在位12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2年 |
元年公元前1576年 |
《今本竹书纪年》太甲十年,大饗于太庙。(《书?盘庚》:「兹余大享于先王。」)初祀方明。(《汉书?律歷志》:「《伊训篇》:「维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是本元年事,此乃系之十年。)
公元前1567年 1月 28日农历 十二月 初一日癸丑年 乙丑月 丁酉日(合十有二月乙丑[月]朔,丑月作下年头) |
|
|
关键时点 |
沃丁 |
在位19年[公元前1564-1546年] |
《古本竹书纪年》沃丁绚即位,居亳。(《太平御览》八十三。)
《今本竹书纪年》沃丁名绚。(《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沃丁绚即位,居亳。」)元年癸巳,王即位,居亳。(见上。)命卿士咎单。(《尚书序》:「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八年,祠保衡。(《尚书》疏、《初学记》二引《帝王世纪》:「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余岁,大雾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礼,祀以太牢,亲自临丧三年,以报大德。」)十九年,陟。(《通鑑外纪》:「沃丁在位二十九年。」)
|
在位19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9年 |
|
小庚 |
在位5年[公元前1545-1541年] |
《古本竹书纪年》小庚辨即位,居亳。(《太平御览》八十三。)
《今本竹书纪年》小庚(约案:《史记》作「太庚」。)名辨。(《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小庚辨即位,居亳。」) 元年壬子,王即位,居亳。(见上。)五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太庚在位二十五年崩。」《外纪》从之。案《史记》商诸帝无在位年数,盖採他书补之,后放此。) |
在位5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5年 |
|
小甲 |
在位17年[公元前1540-1524年] |
《古本竹书纪年》小甲,小中高即位,居亳。(《太平御览》八十三。)
《今本竹书纪年》小甲名高。(《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小甲高即位,居亳。」)元年丁巳,王即位,居亳。(见上。) 十七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小甲在位十七年。」《外纪》:「在位三十六年。」又引《帝王本纪》云:「五十七年。」)
|
在位17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7年 |
|
雍己 |
在位12年[公元前1523-1512年] |
《古本竹书纪年》
雍己伷即位,居亳。(《太平御览》八十三。)
《今本竹书纪年》雍己名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雍己伷即位,居亳。」)元年甲戌,王即位,居亳。(见上。)十二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雍己在位十二年崩。」《外纪》:「十三年。」) |
在位12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2年 |
|
太戊 |
在位75年[公元前1511-1437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太戊
《今本竹书纪年》太戊名密。元年丙戌,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陟、臣扈。(《书?君奭》:「在大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七年,有桑谷生于朝。(《尚书序》:「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十一年,命巫咸祷\于山川。 二十六年,西戎来宾,王使王孟聘西戎。(《海外西经》注:「殷帝大戊使王孟採药,从西王母。」)三十一年,命费侯中衍为车正。(《史记?秦本纪》;「大费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三十五年,作寅车。(《诗?小雅?六月》传:「殷曰寅车,先疾也。」)四十六年,大有年。五十八年,城蒲姑。六十一年,东九夷来宾。七十五年,陟。(《书?无逸》:「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御览》八十三引《史记》:「中宗在位七十有五年崩。」)大戊遇祥桑,侧身修行。三年之后,远方慕明德,重译而至者七十六国。商道復兴,庙为中宗。(原注:《竹书》作「太宗」。案:《史记?殷本纪》以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御览》八十三引《纪年》以祖乙为中宗,则大戊或有称太宗之理。然作此注者固不能见汲冢原书,或见他书所引《纪年》有此说与?) |
在位75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75年 |
|
仲丁 |
在位9年[公元前1536-1428年] |
《古本竹书纪年》
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嚣。(《太平御览》八十三。)征于蓝夷。(《后汉书·东夷传》注、《太平御览》七百八十。)
《今本竹书纪年》仲丁名庄。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迁于囂,于河上。(《御览》八十三引《纪年》:「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囂。」)六年,征蓝夷。(《后汉书?东夷传》注引《纪年》:「仲丁即位,征于蓝夷。」)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仲丁在位十一年。」《外纪》同。) |
在位9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9年 |
|
外壬 |
在位10年[公元前1527-1418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外壬居嚣。(《太平御览》八十三。)
《今本竹书纪年》外壬名发。 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囂。(《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外壬居囂。」)邳人、侁人叛。(《左?昭元年传》:「商有姺、邳。」)十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外壬在位一十五年。」《外纪》同。) |
在位10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0年 |
|
河亶甲 |
在位9年[公元前1417-1409年] |
《古本竹书纪年》
河亶甲整即位,自器迁于相。(《太平御览》八十三。)征蓝夷,再征班方。(《太平御览》八十三。)
《今本竹书纪年》河亶甲名整。(《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河亶甲整即位。」)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囂迁于相。(《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囂迁于相。」)三年,彭伯克邳。(《郑语》:「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四年,征蓝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河亶甲征蓝夷。」)五年,侁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侁人来宾。(《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河亶甲再征班方。」)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河亶甲在位九年。」《外纪》同。) |
在位9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9年 |
|
祖乙 |
在位19年[公元前1408-1390年] |
《古本竹书纪年》
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太平御览》八十三。《路史·国名纪》丁引“滕”作“胜”。)
《今本竹书纪年》祖乙名滕。(《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祖乙滕即位。」)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迁于耿。 命彭伯、韦伯。(见上。) 二年,圮于耿。(《尚书序》:「祖乙圮於耿,作《祖乙》。」)自耿迁于庇。(《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 三年,命卿士巫贤。(《书?君奭》:「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八年,城庇。十五年,命邠侯高圉。十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乙在位十九年。」《外纪》同。)祖乙之世,商道復兴,庙为中宗。(原注:《史记》与《无逸》皆无之。案:《御览》引《纪年》:「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 |
在位19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9年 |
|
祖辛 |
在位14年[公元前1389-1376年] |
《古本竹书纪年》
祖辛
《今本竹书纪年》祖辛名旦。 元年戊子,王即位,居庇。十四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辛在位十六年。」《外纪》同。) |
在位14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4年 |
|
沃甲 |
在位5年[公元前1375-1371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帝开甲踰即位,居住在庇地.
《今本竹书纪年》开甲(原注:《史记》作「沃甲」。《史记》索隱:「沃甲,《系本》作开甲也。」) 名踰。(《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开甲踰即位,居庇。」)元年壬寅,王即位,居庇。(见上。)五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沃甲在位二十五年。」《外纪》:「在位二十年。」) |
在位5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5年 |
|
祖丁 |
在位32年[公元前1370-1339年] |
《古本竹书纪年》
祖丁即帝位,居住在庇地.
《今本竹书纪年》祖丁名新。元年丁未,王即位,居庇。(《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祖丁即位,居庇。」) 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丁在位三十二年。」《外纪》同。) |
在位32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9年 |
《史记》载在位32年 |
南庚 |
在位6年[公元前1338-1333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南庚更从庇地迁往奄地.
《今本竹书纪年》南庚名更。(《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南庚更。」)元年丙辰,王即位,居庇。三年,迁于奄。(《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南庚更自庇迁于奄。」)六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南庚在位二十九年。」《外纪》同。) |
在位6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6年 |
|
阳甲 |
在位17年[公元前1332-1316年] |
《古本竹书纪年》
阳甲即帝位,居住在奄地.
《今本竹书纪年》阳甲(原注:一名和甲。)名和。元年壬戌,王即位,居奄。(《御览》八十三引《纪年》:「阳甲即位,居奄。」)三年,西征丹山戎。(《大荒北经》注引《竹书》曰:「和甲西征,得一丹山。」案:隶书「和」、「祖」二字形相近,和甲疑祖甲之讹。此据郭注讹字,乃有阳甲名和之说矣。) 四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阳甲在位十七年。」《外纪》「七年」,又引《帝王本纪》云:「十七年。」)
|
在位17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4年 |
《史记》载在位17年 |
盘庚 |
在位28年[公元前1315-1288年] |
《古本竹书纪年》
盘庚旬从奄地迁往北蒙,称作“殷”。殷在邺州南三十里。(王国维案:这七字是注文。)从盘庚迁至殷都,至纣灭亡,计七百七十三年,再也没有迁过都。( 王国维案:这句话也是注文,或者是张守节概括《竹书纪年》的记载。)
《今本竹书纪年》盘庚名旬。(《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盘庚旬。」) 元年丙寅,王即位,居奄。七年,应侯来朝。(《水经?滍水注》、《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瓚曰:「《汲冢古文》殷时已有应国。」) 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盘庚旬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余见《古本纪年辑校》。)十五年,营殷邑。十九年,命邠侯亚圉。二十八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盘庚在位二十八年。」《外纪》同。)
|
在位28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28年 |
|
《古本竹书纪年》 盘庚旬从奄地迁往北蒙,称作“殷”。殷在邺州南三十里。
《今本竹书纪年》(盘庚)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十五年,营殷邑。 |
公元前1302年[盘庚14年] |
盘庚14年 盘庚迁殷 |
小辛 |
在位3年[公元前1287-1285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小辛颂即帝位,居住在殷都。
《今本竹书纪年》小辛名颂。(《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小辛颂即位,居殷。」)元年甲午,王即位,居殷。(见上。)三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小辛在位二十一年。」《外纪》同。) |
在位3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3年 |
|
小乙 |
在位10年[公元前1284-1275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小乙敛居住在殷都。
《今本竹书纪年》小乙名歛。(《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小乙歛即位,居殷。」)元年丁酉,王即位,居殷。(见上。) 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书?无逸》:「其在高宗,旧劳于外。」偽《书?说命》:「余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十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小乙在位二十八年。」《外纪》:「二十一年。」)
|
在位10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0年 |
|
武丁 |
在位59年[公元前1274-1216年] |
《古本竹书纪年》
武丁
《今本竹书纪年》武丁名昭。元年丁未,王即位,居殷。命卿士甘盘。(《书?君奭》:「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 三年,梦求傅说,得之。(《尚书序》:「高宗梦得说。」偽《书?说命》:「王宅忧,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曰: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六年,命卿士傅说。视学养老。(《王制》:「凡养老,殷人以食礼。」又「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又「殷人縞衣而养老」。)十二年,报祀上甲微。(《鲁语》:「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孔丛子?论书篇》:「《书》曰:「惟高宗报上甲微。」」)二十五年,王子孝己卒于野。(《尸子》:「殷高宗之子曰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言,放之而死。」)二十九年,肜祭太庙,有雉来。(《尚书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三十二年,伐鬼方。(《易?下经》:「高宗伐鬼方。」)次于荆。(《诗?商颂》:「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易?下经》:「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氐、羌来宾。 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郑语》:「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 五十年,征豕韦,克之。(见上。) 五十九年,陟。(古文《尚书?无逸》:「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此从之。《隶释》录汉石经:「肆高宗之享国百年。」) 王,殷之大仁也。(《汉书?贾捐之传》。)力行王道,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四语出《书?无逸》。)是时舆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而颂声作。(《汉书?贾捐之传》。)礼废而復起,庙为高宗。 |
在位59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59年 |
|
祖庚 |
在位11年[公元前1215-1205年] |
《古本竹书纪年》
祖庚曜居住在殷都。
《今本竹书纪年》祖庚名曜。(《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祖庚曜居殷。」)元年丙午,王即位,居殷,作《高宗之训》。(见上。)十一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庚在位七年。」《外纪》同。) |
在位11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1年 |
|
祖甲 |
在位33年[公元前1204-1172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帝祖甲载居住在殷都。和甲西征,获得一座丹山。(王国维案:和、祖二字形相近,《今本纪年》系之阳甲,乃有“阳甲名和”之说矣。)
《今本竹书纪年》祖甲(原注:《国语》作帝甲。)名载。(《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祖甲载居殷。」)元年丁巳,王即位,居殷。(见上。) 十二年,征西戎。 冬,王返自西戎。(原注:祖甲西征,得一丹山。案:此《大荒北经》注引《竹书》。「祖甲」原注作「和甲」。) 十三年,西戎来宾。命邠侯组紺。二十四年,重作汤刑。(左?昭五年传》:「商有乱政而作汤刑。」)二十七年,命王子囂、王子良。(《西京杂记》:「霍將军妻产二子,疑所为兄弟。霍光闻之,答书曰:「昔殷王祖甲,一产二子,曰囂曰良。」」)三十三年,陟。(《书?无逸》:「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案:昔人多以祖甲为太甲,郑玄以为武丁子帝甲。《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甲在位十六年。」《外纪》同。)王旧在野,及即位,知小人之依,能保惠庶民,不侮鰥寡。(《书?无逸》。)迨其末也,繁刑以携远,殷道復衰。(原注:《国语》曰:「玄王勤商,十有四世,帝甲乱之,七世而陨。」) |
在位33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33年 |
|
廪辛 |
在位4年[公元前1171-1168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冯辛居住在殷都。
《今本竹书纪年》冯辛(原注:《史记》作廩辛。《汉书?古今人表》亦作冯辛。) 名先。(《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冯辛先居殷。」)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见上。)四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廩辛在位六年。」《外纪》同。) |
在位4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4年 |
|
庚丁 |
在位8年[公元前1167-1160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庚丁居住在殷都。
《今本竹书纪年》庚丁名囂。元年甲午,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庚丁居殷。」)八年,陟。(《御览》八十四引《史记》:「庚丁在位三十一年。」《外纪》:「六年。」又《帝王本纪》云:「二十三年。」) |
在位8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8年 |
|
武乙 |
在位35年[公元前1159-1125年] |
《古本竹书纪年》
武乙即帝位,居住在殷都。三十四年,周王季历征伐鬼戎,俘虏了二十个翟王。
《今本竹书纪年》武乙名瞿。 元年壬寅,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武乙即位,居殷。」)邠迁于岐周。(《孟子?梁惠王下》:「太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三年,自殷迁于河北。(《史记?殷本纪》:「武乙立,殷復去亳迁河北。」案:《正义》引《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紂之灭,更不迁都。」此妄取《史记》乱之。) 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十五年,自河北迁于沬。(《史记?周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帝乙復济河北,徙朝歌。」)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 二十四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逸周书?史记解》:「昔有毕程氏,损禄增爵,群臣貌匱,比而戾民,毕程氏以亡。」)三十年,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逸周书?史记解》:「昔者义渠氏有两子,异母皆重,君疾,大臣分党而爭,义渠以亡。」) 三十四年,周公季歷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马十匹。(《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季歷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马八匹。」)三十五年,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其二十翟王。」)王畋于河、渭,暴雷震死。(《史记?殷本纪》:「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外纪》:「武乙在位三年。」又云:「《竹书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俘狄王。」与《帝王本纪》不同。然则三年者,《帝王本纪》说也。」) |
在位35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35年 |
|
文丁 |
在位13年[公元前1124-1112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大丁二年,周人征伐居住在燕京的戎族,周军大败。三年,洹河水一天断流三次。四年,周人征伐居住在余无的戎族,取得了胜利。周王季受命为殷王朝牧师。七年,周人征伐居住在始呼的戎族,取得了胜利。十一年,周人征伐居住在翳的戎族,俘获戎族三个大夫。文丁杀掉了周王季历。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原注:《史记》作大丁,非。案:《后汉书?西羌传》注、《太平御览》、《通鑑外纪》引《纪年》皆作「大丁」。惟《北堂书钞》四十一引《纪年》作「文丁」。《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文丁一曰大丁」。)名托。元年丁丑,王即位,居殷。(原注:自沬归殷邑。) 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败绩。(《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三年,洹水一日三绝。(《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太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绝。」)四年,周公季歷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 五年,周作程邑。(《路史?国名纪》:「程,王季之居。」)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外纪》引作「十三年」。)王杀季歷。(《晋书?束皙传》、《史通》《疑古篇》、《杂说篇》引《纪年》:「文丁杀季歷。」《书钞》四十一引「文丁杀周王」云云。)王嘉季歷之功,锡之圭瓚、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歷困而死,因谓文丁杀季歷。(原注:执王季于塞库,羈文王于玉门,郁尼之情,辞以作歌,其传久矣。案:庚信《齐王宪碑》:「囚箕子于塞库,羈文王于玉门。」)十二年,(原注:周文王元年。)有凤集于岐山。(《周语》:「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十三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太丁在位三年。」《外纪》同。)
|
在位13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13年 |
|
帝乙 |
在位9年[公元前1111-1103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帝乙居住在殷都。二年,周人征伐商朝。
《今本竹书纪年》帝乙名羡。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乙居殷。」)三年,王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诗?小雅》:「王命南仲,往城于方。」传:「王,殷王也。」)夏六月,周地震。(《吕氏春秋?制乐篇》:「周文王立国八年,岁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帝乙在位三十七年。」《外纪》同。) |
在位9年[推测] |
今本载在位9年 |
|
二十九王[商汤--帝乙] |
二十九王492年+5[帝辛六年,周文王初禴于毕]==497年[殷商始年即夏朝末年记496周年] |
《古本竹书纪年》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史记·殷本纪》集解。《文选·六代论》注引“殷自成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十四字,《通鉴外纪》二引“二十九王,四百九十六年”十字。)
《今本竹书纪年》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原注:始癸亥,终戊寅。《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纪年》,《文选?六代论》注、《通鑑外纪》分引。原注「戊寅」乃「庚寅」之讹。案:自癸亥至庚寅,实五百八年,而以诸帝积年计之亦同,並与都数不合。盖以汤元年为癸亥,本於《唐书?歷志》张说《歷议》,而以周始伐商为庚寅,则本《歷议》所引《纪年》,二者本不同源,无怪与古《纪年》积年不合也。原注见其不合,乃改为戊寅,然不免与本书诸帝积年及岁名相齟齬。盖书与注亦非尽出一人之手,或虽出一手,而前后未照也。古《纪年》「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与《易纬?稽览图》同。) |
|
|
|
《古本竹书纪年》(帝辛)六年,周文王初禴于毕。(《通鉴前编》。《唐书·历志》“纣六祀,周文王初禴于毕”,虽不著所出,当本《纪年》。)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六年,西伯初禴于毕。(《唐书·歷志》:「至紂六祀,周文王初禴于毕。」) |
|
|
|
帝辛 |
在位53年[公元前1102-1050年] |
《古本竹书纪年》
帝辛受居殷。(《太平御览》八十三。)
六年,周文王初禴于毕。(《通鉴前编》。《唐书·历志》“纣六祀,周文王初禴于毕”,虽不著所出,当本《纪年》。)
毕西于丰三十里。(《汉书·刘向传》注。)
国维案:此亦注文。
殷纣作琼室,立玉门。(《文选·东京赋》注及《吴都赋》注。)
天大曀。(《开元占经》一百一引“帝辛受时天大曀”。)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名受。(原注:即紂也,曰受辛。) 元年己亥,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辛受居殷。」)
命九侯、周侯、邘侯。(原注:周侯为西伯昌。《史记?殷本纪》:「以西伯、九侯、鄂侯为三公。」徐广曰:「「鄂」一作「邘」。」)
三年,有雀生鸇。(《说苑?敬慎篇》:「昔者殷王帝辛之时,爵生鳶于城之隅。」)
四年,大蒐于黎。(《左?昭四年传》:「商紂为黎之蒐,东夷叛之。」) 作炮烙之刑。(《史记?殷本纪》:「乃重辟刑,有炮烙之法。」)
五年夏,筑南单之台。
雨土于亳。(《墨子?非攻下》:「还至于商王紂,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时,兼夜中,十日,雨土于薄。」)
六年,西伯初禴于毕。(《唐书?歷志》:「至紂六祀,周文王初禴于毕。」) 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晋语》:「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作琼室,立玉门。(《文选》《东京赋》、《吴都赋》注引《纪年》:「殷紂作琼室,立玉门。」)
十年夏六月,王畋于西郊。(《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紂六月,发民猎于西土。」)
十七年,西伯伐翟。
冬,王游于淇。(《水经?淇水注》:「老人晨將渡淇,而沈吟难济。紂问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实,故晨寒也。」紂乃于此斮脛而视髓也。」)
二十一年春正月,诸侯朝周。
伯夷、叔齐自孤竹归于周。(《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二十二年冬,大蒐于渭。
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史记?殷本纪》:「紂囚西伯羑里。」) 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逆西伯,归于程。(《左?襄三十一年》:「紂囚文王七年,诸侯皆从之囚。紂于是乎惧而归之。」《逸周书?程寤解》:「文王去商在程。」)
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诸侯入贡。(《左?襄四年传》:「文王率商之叛国以事紂。」)
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猎,遇太公望于渭之阳,立为师。」)
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文选?始出尚书省诗》注、《褚渊碑》注、《安陆昭王碑》注、《类聚》十、《御览》五引《春秋元命苞》:「殷紂之时,五星聚于房。」)
有赤乌集于周社。(《墨子?非攻下》:「赤乌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
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诗?大雅》:「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旅。」)
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逸周书?大匡解》:「惟周王宅程。」)
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史记?殷本纪》:「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鉞,得专征伐。」)
约案:文王受命九年,大统未集,盖得专征伐,受命自此年始。 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史记?周本纪》:「受命,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明年,西伯崩。」《左?襄三十一年》正义:「《尚书大传》:文王一年质虞、芮,二年伐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夷,紂乃囚之。」《文王世子》正义引《大传》:「五年,文王出,则克耆。六年,伐崇,则称王。」二说不同,此本《大传》及《史记》,而系年又异。) 冬十二月,昆夷侵周。(《诗?采薇》正义引《帝王世纪》:「文王受命四年春正月丙子,昆夷侵周,一日三至周之东门。」此在受命三年冬十二月,盖以殷正差之也。)
三十五年,周大饥。(《逸周书?大匡解》:「惟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
西伯自程迁于丰。(《诗?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三十六年春正月,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尚书大传》:「四年,伐畎夷。」)
西伯使世子发营镐。(《诗?大雅》:「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三十七年,周作辟雍。(《诗?大雅》;「镐京辟雍。」)
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史记?周本纪》;「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焉。」) 四十年,周作灵台。(《诗?大雅》:「经始灵台。」)
王使胶鬲求玉于周。(《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紂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与。」)
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原注:周文王葬毕,毕西于丰三十里。《汉书?刘向传》:「文王、周公葬于毕。」注:「臣瓚曰:「《汲郡古文》:毕西于丰三十里。」」)
四十二年,(原注:周武王元年。)西伯发受丹书于吕尚。(《大戴礼记》:「武王践○三日,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顓頊之道存乎?」师尚父曰:「在丹书。」」)
有女子化为丈夫。(《墨子?非攻下》:「时有女为男。」)
四十三年春,大阅。 嶢山崩。(《淮南?俶真训》:「逮至殷紂,嶢山崩,三川涸。」又《览冥训》:「嶢山崩而薄落之水涸。」)
四十四年,西伯发伐黎。(《书?西伯戡黎》。)
四十七年,內史向挚出奔周。(《吕氏春秋?先识览》:「殷內史向挚见紂之愈乱迷惑也,於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
四十八年,夷羊见。(《周语》:「商之亡也,夷羊在牧。」)
二日並见。(《通鑑外纪》:「紂即位以来,两日见。」)
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师渡孟津而还。(《尚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
王囚箕子,杀王子比干,微子出奔。(《论语》:「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諫而死。」)
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唐书?歷志》引《纪年》:「武王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
秋,周师次于鲜原。(《逸周书?和寤解》:「王乃出图商,至于鲜原。」)
冬十有二月,周师有事于上帝。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从周师伐殷。(原注:伐殷至邢丘,更名邢丘曰怀。偽《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书?牧誓》:「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原注十六字见《韩诗外传》三。) |
|
今本载在位52年 |
|
西周积年 |
共计545年 |
据“仲康日食与夏朝积年471年”推定“夏朝471年(公元前2065-1595年)”,殷商起始年为公元前1594年(正合“《今本竹书纪年》太甲十年,大饗于太庙。初祀方明。”),西周始年又推定为公元前1049年,则殷商545年(公元前1594-1050年),比今本殷商积年508年(公元前1558-1051年)多出37年,扣除帝辛之1年,仍多出36年,故对太甲之后王年做以下调整:祖丁在位年数弃今本载9年采用《史记》载32年,阳甲在位年数弃今本载4年采用《史记》载17年。 |
|
今本508年(公元前1558-1051年)-武王12年=496年 |
|
《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
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17+545-文王48年-武王12年==5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