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公元前 |
王年 |
年干支 |
事件摘要 |
备注 |
公元前1126 |
武乙34年 |
|
《古本竹书纪年》(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季历征伐鬼戎,俘虏了二十个翟王。 |
|
公元前1125 |
武乙35年 |
|
《今本竹书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其二十翟王。」)王畋于河、渭,暴雷震死。(《史记·殷本纪》:「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外纪》:「武乙在位三年。」又云:「《竹书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俘狄王。」与《帝王本纪》不同。然则三年者,《帝王本纪》说也。」) |
|
公元前1124 |
文丁元年 |
|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元年丁丑,王即位,居殷。(原注:自沬归殷邑。) |
|
公元前1123 |
文丁2年 |
|
《古本竹书纪年》(文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后汉书·西羌传》注。《通鉴外纪》二“周人”作“周公季”。) |
|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败绩。(《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
公元前1122 |
文丁3年 |
|
《古本竹书纪年》(文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绝。(《太平御览》八十三。) |
|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绝。(《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太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绝。」) |
公元前1121 |
文丁4年 |
|
《古本竹书纪年》(文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后汉书·西羌传》注。《文选·典引》注引“式乙即位,周王季命为牧师”,与此异。) |
|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四年,周公季歷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 |
公元前1120 |
文丁5年 |
|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五年,周作程邑。(《路史·国名纪》:「程,王季之居。」) |
|
公元前1119 |
文丁6年 |
|
|
|
公元前1118 |
文丁7年 |
|
《古本竹书纪年》(文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后汉书·西羌传》注。) |
|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
公元前1117 |
文丁8年 |
|
|
|
公元前1116 |
文丁9年 |
|
|
|
公元前1115 |
文丁10年 |
|
|
|
公元前1114 |
文丁11年 |
|
《古本竹书纪年》(文丁)十一年,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后汉书·西羌传》注。)文丁杀季历。(《晋书·束皙传》、《史通·疑古篇》《杂说篇》。《北堂书钞》四十一引《纪年》云“文丁杀周王”云云。) |
|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十一年,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外纪》引作「十三年」。)王杀季歷。(《晋书·束皙传》、《史通》《疑古篇》、《杂说篇》引《纪年》:「文丁杀季歷。」《书钞》四十一引「文丁杀周王」云云。)王嘉季歷之功,锡之圭瓚、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歷困而死,因谓文丁杀季歷。(原注:执王季于塞库,羈文王于玉门,郁尼之情,辞以作歌,其传久矣。案:庚信《齐王宪碑》:「囚箕子于塞库,羈文王于玉门。」) |
公元前1113 |
文丁12年 |
|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十二年,(原注:周文王元年。)有凤集于岐山。(《周语》:「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 |
|
姬昌继候位元年 |
公元前1112 |
文丁13年 |
|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十三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太丁在位三年。」《外纪》同。) |
|
姬昌继候位2年 |
公元前1111 |
帝乙元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乙)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乙居殷。」) |
|
姬昌继候位3年 |
公元前1110 |
帝乙2年 |
|
《古本竹书纪年》(帝乙)二年,周人伐商。(《大平御览》八十三。) |
次年自行年祭 |
姬昌继候位4年 |
公元前1109 |
帝乙3年 |
|
文王元年至西周始年共计60年:《逸周书·度邑解》:王曰:“维天不享于殷,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满野,天自幽不享于殷,乃今有成……” |
文王立国元年 周地震 |
文王姬昌元年 |
《今本竹书纪年》(帝乙)三年,王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夏六月,周地震。 |
《吕氏春秋·制乐篇》周文王立国八年[改周文王立国元年],岁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注]估计《吕氏春秋·制乐篇》将“元年[文王元年]”误作“帝辛元年[文王8年]”,才会有“周文王立国八年...五日而地动...” 之误也。 |
公元前1108 |
帝乙4年 |
|
|
|
文王2年 |
公元前1107 |
帝乙5年 |
|
|
|
文王3年 |
公元前1106 |
帝乙6年 |
|
|
|
文王4年 |
公元前1105 |
帝乙7年 |
|
|
|
文王5年 |
公元前1104 |
帝乙8年 |
|
|
|
文王6年 |
公元前1103 |
帝乙9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乙)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帝乙在位三十七年。」《外纪》同。) |
|
文王7年 |
公元前1102 |
帝辛元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元年己亥,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辛受居殷。」)命九侯、周侯、邘侯。(原注:周侯为西伯昌。《史记·殷本纪》:「以西伯、九侯、鄂侯为三公。」徐广曰:「「鄂」一作「邘」。」) |
|
文王8年 |
公元前1101 |
帝辛2年 |
|
|
|
文王9年 |
公元前1100 |
帝辛3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年,有雀生鸇。(《说苑·敬慎篇》:「昔者殷王帝辛之时,爵生鳶于城之隅。」) |
|
文王10年 |
公元前1099 |
帝辛4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四年,大蒐于黎。(《左·昭四年传》:「商紂为黎之蒐,东夷叛之。」) 作炮烙之刑。(《史记·殷本纪》:「乃重辟刑,有炮烙之法。」) |
|
文王11年 |
《大戴礼记》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十五生武王[文王继候位十三年生伯邑考,继候位十五年生武王]。 |
武王生年 |
公元前1098 |
帝辛5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五年夏,筑南单之台。雨土于亳。(《墨子·非攻下》:「还至于商王紂,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时,兼夜中,十日,雨土于薄。」) |
|
文王12年 |
公元前1097 |
帝辛6年 |
|
《古本竹书纪年》(帝辛)六年,周文王初禴于毕。(《通鉴前编》。《唐书·历志》“纣六祀,周文王初禴于毕”,虽不著所出,当本《纪年》。) |
|
文王13年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六年,西伯初禴于毕。(《唐书·歷志》:「至紂六祀,周文王初禴于毕。」) |
公元前1096 |
帝辛7年 |
|
|
|
文王14年 |
公元前1095 |
帝辛8年 |
|
|
|
文王15年 |
公元前1094 |
帝辛9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晋语》:「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作琼室,立玉门。(《文选》《东京赋》、《吴都赋》注引《纪年》:「殷紂作琼室,立玉门。」) |
|
文王16年 |
公元前1093 |
帝辛10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十年夏六月,王畋于西郊。(《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紂六月,发民猎于西土。」) |
|
文王17年 |
公元前1092 |
帝辛11年 |
|
|
|
文王18年 |
公元前1091 |
帝辛12年 |
|
|
|
文王19年 |
公元前1090 |
帝辛13年 |
|
|
|
文王20年 |
公元前1089 |
帝辛14年 |
|
|
|
文王21年 |
公元前1088 |
帝辛15年 |
|
|
|
文王22年 |
公元前1087 |
帝辛16年 |
|
|
|
文王23年 |
公元前1086 |
帝辛17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十七年,西伯伐翟。冬,王游于淇。(《水经·淇水注》:「老人晨將渡淇,而沈吟难济。紂问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实,故晨寒也。」紂乃于此斮脛而视髓也。」) |
|
文王24年 |
公元前1085 |
帝辛18年 |
|
|
|
文王25年 |
公元前1084 |
帝辛19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二年[改十九年],五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诗·大雅》:「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旅。」) |
|
文王26年 |
公元前1083 |
帝辛20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三年[改二十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逸周书·大匡解》:「惟周王宅程。」)注:《逸周书·大匡解》:「惟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 |
|
文王27年 |
《史记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祇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注:《左·襄三十一年》正义:「《尚书大传》:文王一年质虞、芮,二年伐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夷,紂乃囚之。」) |
公元前1082 |
帝辛21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二十一年春正月,诸侯朝周。伯夷、叔齐自孤竹归于周。(《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
|
文王28年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四年[改二十一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左·襄三十一年》正义:「《尚书大传》:文王一年质虞、芮,二年伐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夷,紂乃囚之。」) |
公元前1081 |
帝辛22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二十二年冬,大蒐于渭。 |
|
文王29年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五年[改二十二年],周大饥。(《逸周书·大匡解》:「惟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西伯自程迁于丰。(《诗·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
《文王有声》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
公元前1080 |
帝辛23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史记·殷本纪》:「紂囚西伯羑里。」) |
|
文王30年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六年[改二十三年]春正月,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尚书大传》:「四年,伐畎夷。」)西伯使世子发营镐。(《诗·大雅》:「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注:《左·襄三十一年》正义:「《尚书大传》:文王一年质虞、芮,二年伐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夷,紂乃囚之。」 |
公元前1079 |
帝辛24年 |
|
|
|
文王31年 |
公元前1078 |
帝辛25年 |
|
|
|
文王32年 |
公元前1077 |
帝辛26年 |
|
《逸周书·酆保解》维二十三祀,庚子朔,九州之侯,咸格于周,王在酆,昧爽,立于少庭。王告周公旦曰...恭敬齐洁,咸格而祀于上帝... |
武王23岁 |
文王33年 |
太子监国 |
公元前1076 |
帝辛27年 |
|
|
|
文王34年 |
公元前1075 |
帝辛28年 |
|
《逸周书·小开解》维三十有五祀,王念曰:“多□,正月丙子拜望,食无时。".... |
“食无时”非“月食” |
文王35年 |
公元前1074 |
帝辛29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逆西伯,归于程。(《左·襄三十一年》:「紂囚文王七年,诸侯皆从之囚。紂于是乎惧而归之。」《逸周书·程寤解》:「文王去商在程。」) |
|
文王36年 |
公元前1073 |
帝辛30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诸侯入贡。(《左·襄四年传》:「文王率商之叛国以事紂。」) |
|
文王37年 |
公元前1072 |
帝辛31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猎,遇太公望于渭之阳,立为师。」) |
|
文王38年 |
公元前1071 |
帝辛32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文选·始出尚书省诗》注、《褚渊碑》注、《安陆昭王碑》注、《类聚》十、《御览》五引《春秋元命苞》:「殷紂之时,五星聚于房。」)有赤乌集于周社。(《墨子·非攻下》:「赤乌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诗·大雅》:「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旅。」)”改至“(帝辛)十九年” ] |
|
文王39年 |
公元前1070 |
帝辛33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逸周书·大匡解》:「惟周王宅程。」)”改至“(帝辛)二十年” ] 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史记·殷本纪》:「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鉞,得专征伐。」) 约案:文王受命九年,大统未集,盖得专征伐,受命自此年始。 |
|
文王40年 |
公元前1069 |
帝辛34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改至“(帝辛)二十一年” ] 冬十二月,昆夷侵周。(《诗·采薇》正义引《帝王世纪》:「文王受命四年春正月丙子,昆夷侵周,一日三至周之东门。」此在受命三年冬十二月,盖以殷正差之也。) |
|
文王41年 |
公元前1068 |
帝辛35年 |
|
劉歆《世經》引《春秋曆》云: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改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朔旦冬至]。[注]估计“丁丑”非来自原始记载,不知何时被误加:“[文王]42年”误作“[帝辛]42年”并误加上[帝辛]42年十二月干支丁丑[作年头],“四十二年十二月朔旦冬至”误作“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 |
十二月朔旦冬至 |
文王42年 |
公元前1067 |
帝辛36年 |
|
|
|
文王43年 |
公元前1066 |
帝辛37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七年,周作辟雍。(《诗·大雅》;「镐京辟雍。」) |
|
文王44年 |
公元前1065 |
帝辛38年 |
|
《逸周书·小开解》维三十有五祀,王念曰:“多□,正月丙子拜望,食无时。".... |
武王35岁 |
文王45年 |
《逸周书·小开解》维三十有五祀[改四十有五祀,少抄一竖,卌误作卅],王念曰:“多□,正月丙子拜望,食无时... |
丙子拜望月食 |
公元前1064 |
帝辛39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史记·周本纪》;「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焉。」) |
|
文王46年 |
公元前1063 |
帝辛40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四十年,周作灵台。(《诗·大雅》:「经始灵台。」)王使胶鬲求玉于周。(《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紂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与。」) |
|
文王47年 |
公元前1062 |
帝辛41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原注:周文王葬毕,毕西于丰三十里。《汉书·刘向传》:「文王、周公葬于毕。」注:「臣瓚曰:「《汲郡古文》:毕西于丰三十里。」」) |
|
文王48年 |
公元前1061 |
帝辛42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四十二年,(原注:周武王元年。)西伯发受丹书于吕尚。(《大戴礼记》:「武王践○三日,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顓頊之道存乎·」师尚父曰:「在丹书。」」)有女子化为丈夫。(《墨子·非攻下》:「时有女为男。」) |
|
武王元年 |
公元前1060 |
帝辛43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四十三年春,大阅。 嶢山崩。(《淮南·俶真训》:「逮至殷紂,嶢山崩,三川涸。」又《览冥训》:「嶢山崩而薄落之水涸。」) |
|
武王2年 |
公元前1059 |
帝辛44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四十四年,西伯发伐黎。(《书·西伯戡黎》。) |
|
武王3年 |
公元前1058 |
帝辛45年 |
|
|
|
武王4年 |
公元前1057 |
帝辛46年 |
|
|
|
武王5年 |
公元前1056 |
帝辛47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四十七年,內史向挚出奔周。(《吕氏春秋·先识览》:「殷內史向挚见紂之愈乱迷惑也,於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 |
|
武王6年 |
公元前1055 |
帝辛48年 |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四十八年,夷羊见。(《周语》:「商之亡也,夷羊在牧。」)二日並见。(《通鑑外纪》:「紂即位以来,两日见。」) |
|
武王7年 |
公元前1054 |
帝辛49年 |
|
|
|
武王8年 |
公元前1053 |
帝辛50年 |
戊子年 |
|
|
武王9年 |
公元前1052 |
帝辛51年 |
己丑年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师渡盟津而还(孟津观兵结束)。王囚箕子,杀王子比干,微子出奔。 |
|
武王10年 |
公元前1051 |
帝辛52年 |
庚寅年 |
《古本竹书纪年》(武王)十—年庚寅,周始伐商。《尚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
|
武王11年 |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 |
公元前1050 |
帝辛53年 |
辛卯年 |
《今本竹书纪年》冬十有二月(作下年年初),周师有事于上帝。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从周师伐殷(伐殷至邢丘,更名邢丘曰怀) |
|
冬十二月乙亥(作下年年初),王又(有)大丰(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王。衣(殷)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傣)上帝。(《天亡簋》乙亥推算为:公元前1049年 2月 16日农历 十二月 十六日壬辰年 壬寅月 乙亥日 立春,古代祭天于初一或十五,误差1天,且立春乃天干记新年第一天) |
武王12年 |
《逸周书·世俘解》维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国。 |
公元前1049 |
武王13年 |
壬辰年 |
《尚书 周书·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一月戊午,师渡孟津。 |
西周纪年表 |
《古本竹书纪年》王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
《今本竹书纪年》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水经.清水注》引《纪年》:“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水经.淇水注》引《纪年》:“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初学记》二十四引:“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 (《史记.殷本纪》:“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 (《汉书.律历志》逸书《武成》:“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伪书《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丁未,祀于周庙。”)命监殷。 (《逸周书.作雒解》:“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遂狩于管。 (《逸周书.大匡解》、又《文政解》:“惟十有三祀,王在管。”)作《大武乐》。 (《吕氏春秋.古乐篇》:“武王乃命周公,作为《大武》。”) |
一月壬辰旁死魄--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一月丙午旁生魄[王逮师,前师乃鼓薣噪,师乃慆,前歌后舞]--丁未[王随师征伐商王纣]--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牧野之战].....时四月[改七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干支序47)[武王朝,至燎于周]--翼日辛亥(干支序48)--越五日乙卯(干支序52)[武王乃以庶祀馘于国周庙] |
《尚书.序》《尚书 周书·泰誓》:一月戊午,师渡孟津。
《尚书 周书·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尚书大传》:惟丙午(注:《逸周书·世俘解》:维一月丙午旁生魄。),王逮师,前师乃鼓薣噪,师乃慆,前歌后舞。
《尚书·周书·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
《逸周书·世俘解》惟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太公望命御方来,丁卯至,告以馘俘。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时日王立政。吕他命伐越、戏、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侯来命伐,靡集于陈。辛巳,至,告以馘俘。甲申,百唶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亳俘。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慓矢宪,告天宗上帝。王不革服,格于庙,秉语治庶国,籥入九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籥人造王,秉黄钺,正邦君。癸丑,荐殷俘王士百人。籥人造王矢琰、秉黄钺、执戈王奏庸,大享一终,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终。甲寅,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畤,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乙卯,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庚子,陈本命,伐磨百韦,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陈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百两,告以馘俘。百谓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两,告以馘俘百韦,命伐厉,告以馘俘。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罴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磨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时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维予冲子绥文。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帅、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县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若翼日辛亥,祀于位,用籥于天位。越五日乙卯,武王乃以庶祀馘于国周庙,翼予冲子,断牛六,断羊二。庶国乃竟,告于周庙,曰:“古朕闻文考修商人典,以斩纣身,告于天于稷。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曰:“惟予冲子,绥文考,至于冲子,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于百神水土社三千七百有一。” |
《逸周书·大匡解》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 |
《今本竹书纪年》((武王)十二年[改为十三年],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 夏四月[改为七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 命监殷,遂狩于管。 作《大武乐》。 |
《古本竹书纪年》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水经·清水注》。)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水经·淇水注》。《初学记》二十四引“周武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十一字。) |
公元前1048 |
武王14年 |
癸巳年 |
|
|
公元前1047 |
武王15年 |
甲午年 |
《古本竹书纪年》武王年五十四。(武王生年[公元前1099年]至武王崩年[公元前1047年农历十二月子月作公元前1046年初]==54虚岁) |
|
《逸周书·作雒解》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作下年初),崩,镐肂于岐周。 |
《清华简.金滕》武王旣克殷三年,王不豫,有迟。二公告周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蹙吾先王。”周公乃为三坛同墠,为一坛於南方,周公立焉,秉璧戴珪。史乃册,祝告先王曰:“尔元孙发也,遘害虐疾,尔毋乃有服子之责在上。惟尔元孙发也,不若旦也,是佞若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命於帝庭,溥有四方,以定尔子孙於下地。尔之许我,我则厌璧与珪;尔不我许,我乃以璧与珪归。”周公乃纳其所为攻,自以代王之说,於金縢之匮,乃命执事人曰:“勿敢言。”就後,武王陟,成王犹幼,在位。 |
公元前1046 |
成王元年 |
乙未年 |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元年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总百官。 (《史记.周本纪》:“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 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逸周书.皇门解》:“惟正月庚午,周公格左闳门,会群臣。”)。 夏六月,葬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逸周书.作雒解》:“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秋,王加元服。(《大戴礼记.公冠篇》:“成王冠。”)武庚以殷叛。(《史记.周本纪》: “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 周文公出居于东。 (《书.金縢》: “周公居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