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纪事年表

--推研者:[来括日历]开发者吴建辉  


西周279年(前1049-前771)
纪事年表[电脑版]  
年份/干支
王年
事件摘要
公元前1053
戊子年
武王9年
公元前1052
己丑年
武王10年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师渡盟津而还(孟津观兵结束)。王囚箕子,杀王子比干,微子出奔。
公元前1051
庚寅年
武王11年 《古本竹书纪年》(武王)十—年庚寅,周始伐商。《尚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
公元前1050
辛卯年
武王12年 《逸周书·世俘解》维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国。[武王承天命而成为国君,不再承认纣王,故今本载纣王在位52年少了1年]
《今本竹书纪年》冬十有二月,周师有事于上帝。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从周师伐殷。[改为五十三年冬十有二月,周师有事于上帝。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
公元前1049
壬辰年
武王13年 《尚书 周书·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一月戊午,师渡孟津。
《古本竹书纪年》王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今本竹书纪年》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水经.清水注》引《纪年》:“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水经.淇水注》引《纪年》:“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初学记》二十四引:“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 (《史记.殷本纪》:“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 (《汉书.律历志》逸书《武成》:“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伪书《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丁未,祀于周庙。”)命监殷。 (《逸周书.作雒解》:“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遂狩于管。 (《逸周书.大匡解》、又《文政解》:“惟十有三祀,王在管。”)作《大武乐》。 (《吕氏春秋.古乐篇》:“武王乃命周公,作为《大武》。”)
一月壬辰旁死魄--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一月丙午旁生魄[王逮师,前师乃鼓薣噪,师乃慆,前歌后舞]--丁未[王随师征伐商王纣]--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牧野之战].....时四月[改七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干支序47)[武王朝,至燎于周]--翼日辛亥(干支序48)--越五日乙卯(干支序52)[武王乃以庶祀馘于国周庙]
《尚书.序》《尚书 周书·泰誓》:一月戊午,师渡孟津。
《尚书 周书·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尚书大传》:惟丙午(注:《逸周书·世俘解》:维一月丙午旁生魄。),王逮师,前师乃鼓薣噪,师乃慆,前歌后舞。
《尚书·周书·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
《逸周书·世俘解》惟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太公望命御方来,丁卯至,告以馘俘。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时日王立政。吕他命伐越、戏、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侯来命伐,靡集于陈。辛巳,至,告以馘俘。甲申,百唶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亳俘。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慓矢宪,告天宗上帝。王不革服,格于庙,秉语治庶国,籥入九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籥人造王,秉黄钺,正邦君。癸丑,荐殷俘王士百人。籥人造王矢琰、秉黄钺、执戈王奏庸,大享一终,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终。甲寅,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畤,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乙卯,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庚子,陈本命,伐磨百韦,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陈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百两,告以馘俘。百谓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两,告以馘俘百韦,命伐厉,告以馘俘。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罴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磨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时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维予冲子绥文。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帅、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县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若翼日辛亥,祀于位,用籥于天位。越五日乙卯,武王乃以庶祀馘于国周庙,翼予冲子,断牛六,断羊二。庶国乃竟,告于周庙,曰:“古朕闻文考修商人典,以斩纣身,告于天于稷。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曰:“惟予冲子,绥文考,至于冲子,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于百神水土社三千七百有一。”
《逸周书·大匡解》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
《今本竹书纪年》((武王)十二年[改为十三年],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 夏四月[改为七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 命监殷,遂狩于管。 作《大武乐》。
《古本竹书纪年》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水经·清水注》。)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水经·淇水注》。《初学记》二十四引“周武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十一字。)
《史记·三代世表》鲁周公旦初封,武王弟。
《史记·鲁周公世家》(武王)十一年[改十三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
公元前1048
癸巳年
武王14年  
公元前1047
甲午年
武王15年 《逸周书·作雒解》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作下年初),崩,镐肂于岐周。
《古本竹书纪年》武王年五十四。[崩于十二月(作下年初),故记“武王年五十四”]
《清华简.金滕》武王旣克殷三年,王不豫,有迟。二公告周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蹙吾先王。”周公乃为三坛同墠,为一坛於南方,周公立焉,秉璧戴珪。史乃册,祝告先王曰:“尔元孙发也,遘害虐疾,尔毋乃有服子之责在上。惟尔元孙发也,不若旦也,是佞若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命於帝庭,溥有四方,以定尔子孙於下地。尔之许我,我则厌璧与珪;尔不我许,我乃以璧与珪归。”周公乃纳其所为攻,自以代王之说,於金縢之匮,乃命执事人曰:“勿敢言。”就後,武王陟,成王犹幼,在位。
注:武王崩于公元前1047年农历12月[丑月作公元前1046年头]
公元前1046
乙未年
武王16年
成王元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元年,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总百官。 (《史记.周本纪》:“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 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逸周书.皇门解》:“惟正月庚午,周公格左闳门,会群臣。”)。 夏六月,葬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逸周书.作雒解》:“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秋,王加元服。(《大戴礼记.公冠篇》:“成王冠。”)武庚以殷叛。(《史记.周本纪》: “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 周文公出居于东。 (《书.金縢》: “周公居东。”)
伯禽代周公就封于鲁[《史记·鲁周公世家》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
公元前1045
丙申年
成王2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 (《逸周书.作雒解》:“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秋,大雷电以风,王逆周文公于郊。 (《书.金縢》:“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王曰:‘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王出郊。”)遂伐殷。 (《尚书序》:“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逸周书·作雒解》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凌。
公元前1044
丁酉年
成王3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三年,王师灭殷,杀武庚禄父。 (《逸周书.作雒解》:“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迁殷民于卫。 (《尚书序》:“成王以殷余民封康叔。”《左.定四年传》:“分康叔以殷民七族。”)遂伐奄。 (《孟子.滕文公下》:“ 伐奄,三年讨其君。”)灭蒲始。 (原注:姑与四国作乱,故周文公伐之。《汉书.地理志》:“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
公元前1043
戊戌年
成王4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四年春正月,初朝于庙。 (《诗序》:“《闵予小子》,嗣王朝于庙也。”)夏四月,初尝麦。 (《逸周书.尝麦解》;“惟四年孟夏,王乃尝麦于大祖。”)王师伐淮夷,遂入奄。 (《尚书序》;“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王政》。”)
伯禽报政周公[《史记·鲁周公世家》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公元前1042
己亥年
成王5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五年春正月,王在奄,迁其君于蒲姑。 (《尚书序》:“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夏五月,王至自奄。 (《书.多方》:“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迁殷民于洛邑。 (《尚书序》:“成周既成,迁殷顽民。”)遂营成周。 (《尚书大传》:“五年,营成周。”)
公元前1041
庚子年
成王6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七年[改为六年]二月,王如丰。 (《书.召诰》: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 (《书.召诰》:“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城东都。 (《书.召诰》:“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又《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王如东都,诸侯来朝。 (《书.洛诰》:“孺子来相宅。”又云:“汝其敬识百辟享。”)冬,王归自东都。 (《书.洛诰》: “戊辰,王在新邑,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历家皆以戊辰为十二月晦,此云“冬王归自东都”者,盖伪此书者以古《纪年》用夏正,故云尔也。)
《周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fěi。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ruì,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周书·洛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注意:指十二月,七年年初,相当于夏历六年年底)。
公元前1040
辛丑年
成王7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七年,周公复政于王。 (《明堂位》:“七年,致政于成王。”《尚书大传》:“七年,致政成王。”)
《汉书·律历志·世经》成王元年[改为元祀]正月己巳朔(据“《周书·洛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推断“正月己巳朔”乃错误:十一月戊辰朔,正月丁卯朔),此命伯禽俾侯于鲁之岁也[错误,据“《通鉴外纪》《尚书大传》载周公归政,三年之后老于丰”推伯禽正式侯于鲁乃成王10年]。(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霸。故《顾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王乃洮B047水”,作《顾命》。翌日乙丑,成王崩。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丰刑》。”)
公元前1039
壬寅年
成王8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八年,命鲁侯禽父、齐侯伋迁庶殷于鲁。 (《左.定四年传》:“分鲁公以殷民六族。”)作“象舞”。 (《吕氏春秋.古乐篇》:“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彰其德。”)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 (《左.襄二十四年传》:“在周为唐杜氏。”又《昭元年传》:“及成王灭唐。”)
公元前1038
癸卯年
成王9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九年春正月,有事于太庙,初用“勺”。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周公辅成王,作 ‘汋乐’以奉天。”)肃慎氏来朝,王使荣伯锡肃慎氏命。 (《尚书序》:“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俾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十年[应改为成王十年之前],周文公出居于丰。 (《通鉴外纪》: “周公归政,三年之后老于丰。”)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十一年春正月[应改为成王十年之前] 唐叔献嘉禾,王命唐叔归禾于周文公。 (《尚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公元前1037
甲辰年
成王10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 (《左.昭元年传》:“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越裳氏来朝。 (《尚书大传》:“成王之时,越裳重译而来朝。”)
周公老于丰。[《通鉴外纪》《尚书大传》周公归政,三年之后老于丰。]
鲁·伯禽元年(《通鉴外纪》《尚书大传》周公归政,三年之后老于丰。)。鲁·伯禽在位46年[公元前1037-992年]([刘歆《世经》][皇甫谧《帝王世纪》]载伯禽在位46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二十一年[改十年],周文公薨于丰。 (《尚书序》:“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毕。”)
公元前1036
乙巳年
成王11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二十二年[改十一年],葬周文公于毕。 (见上。)
《今本竹书纪年》十一年春正月,王如丰。 王命周平公治东都。(《尚书序》:「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约案:周平公即君陈,周公之子,伯禽之弟。
公元前1035
丙午年
成王12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十二年,王师、燕师城韩。 (《诗.大雅》:“溥彼韩城,燕师所完。”)王锡韩侯命。 (《左.僖二十四年传》:“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公元前1034
丁未年
成王13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十三年,王师会齐侯、鲁侯伐戎。夏六月,鲁大禘于周公庙。 (《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
公元前1033
戊申年
成王14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十四年,秦师围曲城,克之。 (“秦 ”,孙之騄本作“齐”。《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丁公伐曲沃,胜之。”《类聚》二十四引作“丁公伐曲城”。)冬,洛邑告成。
公元前1032
己酉年
成王15年  
公元前1031
庚戌年
成王16年  
公元前1030
辛亥年
成王17年  
公元前1029
壬子年
成王18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十八年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 (《左.宣三年传》:“成王定鼎于郏鄏。”)凤皇见,遂有事于河。 (《宋书.符瑞志》,见下附注。)武王没,成王少,周公旦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神鸟凤皇见,蓂荚生,乃与成王观于河、洛,沈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昃,荣光并出幕河,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洛,亦如之。玄龟青龙苍光止于坛,背甲刻书,赤文成字,周公援笔以世文写之。书成文消,龟随甲而去。其言自周公讫于秦、汉盛衰之符。麒麟游苑,凤皇翔庭,成王援琴而歌曰:“ 凤皇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赖先王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 (出《宋书.符瑞志》。)
公元前1028
癸丑年
成王19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从。 (《周礼.大行人》:“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作伪者以成王亲政,至是十有二年,故为此语。)归于宗周,遂正百官。 (伪《书.周官》:“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归于宗周,董正治官。”)黜丰侯。 (《说文解字.丰部》:“ 乡饮酒有丰侯者。”阮谌《三礼图》:“丰,国名也,坐酒亡国。”崔骃《酒箴》:“丰侯沈湎,荷罂抱缶。自戮于世,图形戒后。”)
公元前1027
甲寅年
成王20年  
公元前1026
乙卯年
成王21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二十一年,除治象。 (《周礼.太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
公元前1025
丙辰年
成王22年  
公元前1024
丁巳年
成王23年  
公元前1023
戊午年
成王24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二十四年,于越来宾。
公元前1022
己未年
成王25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二十五年,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 (《逸周书.王会解》,文繁不具。)冬十月,归自东都,大事于太庙。
公元前1021
庚申年
成王26年  
公元前1020
辛酉年
成王27年  
公元前1019
壬戌年
成王28年  
公元前1018
癸亥年
成王29年  
公元前1017
甲子年
成王30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三十年,离戎来宾。 (《逸周书.史记解》:“昔者林氏召离戎之君而朝之,至而不礼,留而不亲,离戎逃而去之。林氏伐之,天下叛林氏。”)约案:离戎,骊山之戎也,为林氏所伐,告于成王。
公元前1016
乙丑年
成王31年  
公元前1015
丙寅年
成王32年 《今本竹书纪年》(康王)九年[应改为成王十年至三十三年即公元前1037-1014年中的某一年],唐迁于晋。(据“《覐公簋》覐公作妻姚簋,遘于王令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五。”可知成王王廿又八祀唐国都城已于晋地)
公元前1014
丁卯年
成王33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三十三年,王游于卷阿,召康公从。 (《诗序》:“《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归于宗周。命世子钊如房逆女,房伯祈归于宗周。 (《周语》:“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此以为康王,殆涉昭王而误。)
公元前1013
戊辰年
成王34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三十四年,雨金于咸阳。 (《述异记》下:“周成王时,咸阳雨金。”)约案:咸阳天雨金,三年,国有大丧。
王令唐伯侯于晋(据“《覐公簋》覐公作妻姚簋,遘于王令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五。”推算)
公元前1012
己巳年
成王35年 成王三十四年至康王九年[公元前1013-1002年]中的某一年,燮父改唐为晋。[据“《覐公簋》覐公作妻姚簋,遘于王令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五。”可知成王廿又八祀唐国仍未改名]
公元前1011
庚午年
成王36年  
公元前1010
辛未年
成王37年
康王元年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三十七年四月乙丑,王陟。 (《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乙丑,王崩。”)
《今本竹书纪年》(康王)元年,王即位,命冢宰召康公总百官。诸侯朝于丰宫。 (《左.昭四年传》:“康有丰宫之朝。”)
公元前1009
壬申年
康王2年  
公元前1008
癸酉年
康王3年 《今本竹书纪年》(康王)三年,定乐歌。吉禘于先王。申戒农官,告于庙。 (《诗序》:“ 《臣工》,诸侯助祭,遣于庙也。”朱子《集传》:“ 此戒农官之诗也。”)
公元前1007
甲戌年
康王4年  
公元前1006
乙亥年
康王5年  
公元前1005
丙子年
康王6年 《古本竹书纪年》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今本竹书纪年》(康王)六年,齐太公薨。 (《太公吕望表》引《纪年》:“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
公元前1004
丁丑年
康王7年  
公元前1003
戊寅年
康王8年  
公元前1002
己卯年
康王9年 《今本竹书纪年》(康王)九年,唐迁于晋,作宫而美,王使人让之[改为康王九年,晋侯作宫而美,王使让之]。 (《书钞》十八引《纪年》:“晋侯作宫而美,康王使让之。”)
《书钞》十八引《纪年》:“晋侯作宫而美,康王使让之。”
公元前1001
庚辰年
康王10年  
公元前1000
辛巳年
康王11年  
公元前999
壬午年
康王12年 《周书·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
《汉书·律历志·世经》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丰刑》。”
《今本竹书纪年》(康王)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丰,锡毕公命。 (《汉书.律历志》:“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册《丰刑》。’”伪《书.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秋,毛懿公薨。
公元前998
癸未年
康王13年  
公元前997
甲申年
康王14年  
公元前996
乙酉年
康王15年  
公元前995
丙戌年
康王16年 《今本竹书纪年》(康王)十六年,锡齐侯伋命。王南巡狩,至九江庐山。 (《御览》五十四引《寻阳记》:“庐山西南有康王谷。”)
公元前994
丁亥年
康王17年  
公元前993
戊子年
康王18年  
公元前992
己丑年
康王19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魯公伯禽卒,子考公酋立。
《今本竹书纪年》(康王)十九年,鲁侯禽父薨。 (《汉书.律历志》:“成王元年,此命伯禽俾侯于鲁之岁也。鲁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此作十九年。案:下“二十一年鲁作茅阙门”,乃炀公时事,二十一年炀公已即位,前此尚有考公四年,则此书亦当从《汉志》说,以鲁公薨在康王十六年也。“十九年”三字疑衍。)
公元前991
庚寅年
康王20年  
公元前990
辛卯年
康王21年
公元前989
壬辰年
康王22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考公四年卒,立弟熙,是謂煬公。煬公築茅闕門。
《今本竹书纪年》(康王)二十一年[改为二十二年],鲁筑茅阙门。 (《史记.鲁周公世家》:“鲁公伯禽卒,子考公酋立。考公四年卒,立弟熙,是为炀公。炀公筑茅阙门。”以《汉志》伯禽薨年推之,此岁为炀公元年。)
公元前988
癸巳年
康王23年  
公元前987
甲午年
康王24年 《今本竹书纪年》(康王)二十四年,召康公薨。
公元前986
乙未年
康王25年  
公元前985
丙申年
康王26年
昭王元年
《今本竹书纪年》(康王)二十六年秋九月己未,王陟。
《今本竹书纪年》(昭王)元年,王即位,复设象魏。 (案前于成二十一年云:“除治象。”至此复设象魏,凡四十三年。盖作伪者见《文选》注及《御览》引《纪年》“成、康之世,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乃书此以影射之也。)
公元前984
丁酉年
昭王2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煬公六年卒,子幽公宰立。
公元前983
戊戌年
昭王3年  
公元前982
己亥年
昭王4年  
公元前981
庚子年
昭王5年  
公元前980
辛丑年
昭王6年 《今本竹书纪年》(昭王)六年,王锡郇伯命。 (《诗.曹风》:“四国有王,郇伯劳之。”)冬十二月,桃李华。
公元前979
壬寅年
昭王7年  
公元前978
癸卯年
昭王8年  
公元前977
甲辰年
昭王9年  
公元前976
乙巳年
昭王10年  
公元前975
丙午年
昭王11年  
公元前974
丁未年
昭王12年  
公元前973
戊申年
昭王13年  
公元前972
己酉年
昭王14年 《今本竹书纪年》(昭王)十四年夏四月,恒星不见。 (《广弘明集》十一释法琳引《周书异记》:“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泉并皆溢出,宫殿人舍山川大地悉皆震动。其夜,五色光气入贯紫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色。周昭王问太史苏由曰: ‘此何祥也?’由对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故现此瑞。’”)
公元前971
庚戌年
昭王15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幽公十四年。幽公弟晞殺幽公而自立,是為魏公。
《今本竹书纪年》(昭王)十四年[改为十五年]秋七月,鲁人弑其君宰。 (《史记.鲁世家》:“炀公六年卒,子幽公宰立。幽公十四年,幽公弟○杀幽公而自立。”)
公元前970
辛亥年
昭王16年 《古本竹书纪年》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咒。《今本竹书纪年》(昭王)十六年,伐楚,涉汉,遇大兕。《初学记》七引《纪年》:“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
公元前969
壬子年
昭王17年  
公元前968
癸丑年
昭王18年  
公元前967
甲寅年
昭王19年 《古本竹书纪年》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公元前966
乙卯年
昭王20年  
公元前965
丙辰年
昭王21年  
公元前964
丁巳年
昭王22年  
公元前963
戊午年
昭王23年  
公元前962
己未年
昭王24年  
公元前961
庚申年
昭王25年
穆王元年
《古本竹书纪年》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反。
《今本竹书纪年》(昭王)十九年春[改二十五年春],有星孛于紫微。 (《御览》八百七十四引《纪年》:“周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祭公、辛伯从王伐楚。 (《吕氏春秋.音初篇》:“周昭王将亲征荆蛮,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及汉,梁败,王及祭公陨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反振祭公,周乃侯之于西翟。”)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初学纪》七引《纪年》:“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开元占经》一百一、《御览》九百七引上二句。)
《古本竹书纪年》穆王元年,筑祇宫于南郑。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元年,王即位,作昭宫。命辛伯余靡。 (《吕氏春秋.音初篇》语,见上。)冬十月,筑祇宫于南郑。 (《穆天子传》注引《纪年》:“穆王元年,筑祇宫于南郑。”)自武王至穆王享国百年。 (《晋书.束皙传》引《纪年》。)穆王以下都于西郑。 (《汉书·地理志》注。)
公元前960
辛酉年
穆王2年  
公元前959
壬戌年
穆王3年 .
公元前958
癸亥年
穆王4年  
公元前957
甲子年
穆王5年  
公元前956
乙丑年
穆王6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六年春,徐子诞来朝,锡命为伯。 (《后汉书.东夷传》:“穆王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
公元前955
丙寅年
穆王7年  
公元前954
丁卯年
穆王8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八年,北唐来宾,献一骊马,是生騄耳。 (《穆天子传》注引《纪年》:“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骝马是生騄耳。”《史记.秦本纪》集解引“骝”作“ 骊”。)
公元前953
戊辰年
穆王9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九年,筑春宫。 (原注:王所居有春宫、郑宫。《御览》一百七十三引《纪年》:“穆王所居春宫、郑宫。”)
公元前952
己巳年
穆王10年  
公元前951
庚午年
穆王11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十一年,王命卿士祭公谋父。
公元前950
辛未年
穆王12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十二年,毛公班、井公利、逢公固帅师从王伐犬戎。 (《穆天子传》:“命毛班、逢固先至于周,又乃命井利、梁固聿将六师。”)冬十月,王北巡狩,遂征犬戎。 (《穆天子传》:“天子北征于犬戎。”)
公元前949
壬申年
穆王13年 《古本竹书纪年》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十四年[改为十三年],王帅楚子伐徐戎,克之。 (《后汉书.东夷传》:“穆王后得骥騄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夏四月,王畋于军丘。 (《穆天子传》:“囗辰,天子次于军丘,以畋于薮囗。”)五月,作范宫。 (《穆天子传》:“ 甲寅,天子作居范宫。”)秋九月,翟人侵毕。 (《穆天子传》:“季秋,囗乃宿于房,毕人告戎曰:‘□翟来侵。’ ”)冬,搜于萍泽。 (《穆天子传》:“ 季冬丙辰,天子筮猎苹泽。”)作虎牢。 (《穆天子传》:“有虎在于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虞,是为虎牢。”)
《穆天子传·卷五》...丁丑,天子□雨乃至。祭父自圃郑来谒。留昆归玉百枚...癸亥...夏庚午...辛未...丁丑...天子次于军丘,以畋于薮□。甲寅,天子作居范宫...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十五年春正月[改为十三年],留昆氏来宾。
公元前948
癸酉年
穆王14年 《穆天子传·卷五》...仲夏甲申...壬辰...丁酉...壬寅...甲辰...季夏庚□,休于范宫。..仲秋丁巳...季秋辛巳...仲冬丁酉...戊戌...辛丑塞。至于台,乃大暑除...丙辰...
公元前947
甲戌年
穆王15年 《穆天子传·卷五》季秋□,乃宿于房。毕人告戎,曰:“陖翟来侵。”天子使孟悆如毕讨戎。霍侯旧告薨。天子临于军丘,狩于薮。(季冬甲戌,天子东游...)[注:《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十六年,霍侯旧薨。]:霍侯旧告薨与其他事件罗列于季秋与季冬时间之间,发生时间很可能于子月[仲冬]之后[即公元前947年子月之后],则作下年[公元前946年]年头
公元前946
乙亥年
穆王16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十六年,霍侯旧薨。
《穆天子传·卷五》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吉日丁亥[改为丁未],天子入于南郑。
公元前945
丙子年
穆王17年 《古本竹书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西王母止之曰:“有鸟■人。”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
《穆天子传·卷三》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丁未,天子饮于温山,□考鸟。己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上...己亥,天子东归,六师□起。庚子,至于□之山而休,以待六师之人。庚辰,天子东征。癸未,至于戊□之山...乙酉,天子南征,东还。己丑,至于献水。乃遂东征。饮而行,乃遂东南。己亥,至于瓜纑之山...辛丑,天子渴于沙衍...甲辰,至于积山之边...乙巳,□诸飦献酒于天子...
公元前944
丁丑年
穆王18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十八年春正月,王居祇宫,诸侯来朝。
公元前943
戊寅年
穆王19年  
公元前942
己卯年
穆王20年  
公元前941
庚辰年
穆王21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二十一年,祭文公薨。 (《逸周书.祭公解》:“谋父疾维不瘳。”)
公元前940
辛巳年
穆王22年  
公元前939
壬午年
穆王23年  
公元前938
癸未年
穆王24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二十四年,王命左史戎夫作《记》。 (《逸周书.史记解》:“维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左史戎夫曰:‘今夕朕寤,遂事惊予,乃取遂事之要戒,俾戎夫主之,朔望以闻。’”)
公元前937
甲申年
穆王25年  
公元前936
乙酉年
穆王26年  
公元前935
丙戌年
穆王27年  
公元前934
丁亥年
穆王28年  
公元前933
戊子年
穆王29年  
公元前932
己丑年
穆王30年  
公元前931
庚寅年
穆王31年  
公元前930
辛卯年
穆王32年  
公元前929
壬辰年
穆王33年  
公元前928
癸巳年
穆王34年  
公元前927
甲午年
穆王35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三十五年,荆人入徐,毛伯迁帅师败荆人于泲。
公元前926
乙未年
穆王36年  
公元前925
丙申年
穆王37年 《古本竹书纪年》三十七年,伐越,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叱鼋、鼍以为梁。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三十七年,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架鼋鼍以为梁。遂伐越,至于纡。 (《文选.恨赋》注引《纪年》:“穆王三十七年,伐越,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叱鼋鼍以为梁。”《路史.国名纪》:“纡,穆王伐之,大起九师,东至九江,蚖蝉为梁。”亦本《纪年》。此兼取二书,遂云“伐越至于纡”矣。)荆人来贡。 (《类聚》九引《纪年》:“穆王三十七年,伐楚。”)
公元前924
丁酉年
穆王38年  
公元前923
戊戌年
穆王39年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三十九年,王会诸侯于涂山。 (《左.昭四年传》:“穆有涂山之会。”)
公元前922
己亥年
穆王40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魏公五十年卒,子厲公擢立。
《今本竹书纪年》((周穆王)四十五年[改为四十年],鲁侯甗薨
公元前921
庚子年
穆王41年  
公元前920
辛丑年
穆王42年
恭王元年
(穆王)四十一年,王陟。
《今本竹书纪年》(恭王)元年,王即位。
公元前919
壬寅年
恭王2年  
公元前918
癸卯年
恭王3年  
公元前917
甲辰年
恭王4年 《今本竹书纪年》(恭王)四年,王师灭密。 (《周语》:“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康公弗献。一年,王灭密。”)
公元前916
乙巳年
恭王5年  
公元前915
丙午年
恭王6年  
公元前914
丁未年
恭王7年  
公元前913
戊申年
恭王8年  
公元前912
己酉年
恭王9年 《今本竹书纪年》(恭王)九年春正月丁亥,正使内史良锡毛伯迁命。 (《考古图.○敦铭》:“惟二年正月初吉,王在周邵宫,丁亥,王格于宣射。毛伯内门立中庭,右祝○。王呼内史册命○。”“○,从“鼻”,即“迁”字,前人当有释为“迁”字者,乃伪为此条。不知敦铭中毛伯与 ○实二人,非一人也。)
公元前911
庚戌年
恭王10年  
公元前910
辛亥年
恭王11年  
公元前909
壬子年
恭王12年  
公元前908
癸丑年
恭王13年  
公元前907
甲寅年
恭王14年  
公元前906
乙卯年
恭王15年  
公元前905
丙辰年
恭王16年  
公元前904
丁巳年
恭王17年  
公元前903
戊午年
恭王18年  
公元前902
己未年
恭王19年
懿王元年
(恭王)十八年,王陟。
《今本竹书纪年》(懿王) 元年,王即位。 天再旦于郑。(《事类赋》注、《御览》二引《纪年》:「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古本竹书纪年》懿王元年,天再旦丁于郑。
《汲冢纪年书》曰:“懿王元年,天再启于郑、晋,穆帝升平五年,天裂有声,又有天裂见其流水、马、人。”
公元前901
庚申年
懿王2年  
公元前900
辛酉年
懿王3年  
公元前899
壬戌年
懿王4年  
公元前898
癸亥年
懿王5年  
公元前897
甲子年
懿王6年  
公元前896
乙丑年
懿王7年 《今本竹书纪年》(懿王) 七年,西戎侵镐。
公元前895
丙寅年
懿王8年  
公元前894
丁卯年
懿王9年  
公元前893
戊辰年
懿王10年  
公元前892
己巳年
懿王11年  
公元前891
庚午年
懿王12年  
公元前890
辛未年
懿王13年 《今本竹书纪年》(懿王) 十三年,翟人侵岐。 (《汉书.匈奴传》:“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此与上条,即据《汉书》为之。)
公元前889
壬申年
懿王14年  
公元前888
癸酉年
懿王15年 《今本竹书纪年》(懿王) 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 (《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槐里,周曰犬丘,懿王都之。 ”)
公元前887
甲戌年
懿王16年  
公元前886
乙亥年
懿王17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厲公三十七年卒,魯人立其弟具,是為獻公。
《今本竹书纪年》(懿王) 十七年,鲁厉公擢薨。 (《史记.鲁周公世家》:“魏公卒,子厉公擢立。厉公三十七年卒。”)
公元前885
丙子年
懿王18年  
公元前884
丁丑年
懿王19年  
公元前883
戊寅年
懿王20年  
公元前882
己卯年
懿王21年 《今本竹书纪年》(懿王) 二十一年,虢公帅师北伐犬戎,败逋。
公元前881
庚辰年
懿王22年  
公元前880
辛巳年
懿王23年  
公元前879
壬午年
懿王24年  
公元前878
癸未年
懿王25年
孝王元年

《今本竹书纪年》(懿王) 二十五年,王陟。

《今本竹书纪年》(孝王)元年,王即位。命申侯伐西戎。 (《史记.秦本纪》:“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骊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
公元前877
甲申年
孝王2年  
公元前876
乙酉年
孝王3年  
公元前875
丙戌年
孝王4年  
公元前874
丁亥年
孝王5年 《今本竹书纪年》(孝王)五年,西戎来献马。
公元前873
戊子年
孝王6年  
公元前872
己丑年
孝王7年 《古本竹书纪年》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今本竹书纪年》(孝王)七年冬,大雨电,江、汉水。 (原注:牛马死,是年,厉王生。《御览》八十四引《史记》:“周孝王七年,厉王生,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史记》周孝王七年,厉王生,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公元前871
庚寅年
孝王8年 《今本竹书纪年》(孝王)九年[改八年],王陟。 (《御览》八十四引《史记》:“孝王在位十五年。”《外纪》同。)
公元前870
辛卯年
孝王9年
夷王元年
《今本竹书纪年》(夷王)元年,王即位。
公元前869
壬辰年
夷王2年 《古本竹书纪年》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珪。《今本竹书纪年》(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珪。 (《书钞》三十一、《御览》八十四引《纪年》:“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珪。”)
公元前868
癸巳年
夷王3年 《古本竹书纪年》(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今本竹书纪年》(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 (《御览》八十四引《纪年》:“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 ”《史记》正义引作“翦齐哀公昴”。)
《史记·齐太公世家》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
公元前867
甲午年
夷王4年 齐·胡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史记·衛康叔世家》貞伯卒。頃侯厚賂周夷王,夷王命衛為侯。頃侯立。
公元前866
乙未年
夷王5年 衛·頃侯元年(据“武公元年乃次年改元”推算)
公元前865
丙申年
夷王6年 六年,王猎于社林,获犀牛一以归。 (《御览》八百九十引《纪年》:“夷王猎于桂林,得一犀牛。”)
公元前864
丁酉年
夷王7年 《古本竹书纪年》七年,冬雨雹,大如礪。
《今本竹书纪年》(夷王)七年,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后汉书.西羌传》:“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注: “见《竹书纪年》。”)冬,雨雹,大如砺。 (《初学记》二、《御览》十四引《纪年》:“
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砺。”)楚子熊渠伐庸,至于鄂。 (《史记.楚世家》:“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至於鄂。”)
公元前863
戊戌年
夷王8年 《今本竹书纪年》(夷王)八年,王有疾,诸侯祈于山川。 (《左.昭二十六年传》:“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
公元前862
己亥年
夷王9年  
公元前861
庚子年
夷王10年
厉王元年
《今本竹书纪年》(夷王)八年[改十年],王陟。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元年,王即位,作夷宫。 (《周语》:“宣王命鲁孝公于夷宫。”)命卿士荣夷公落。 (《周语》:“厉王说荣夷公,既荣公为卿士。”)楚人来献龟贝。
公元前860
辛丑年
厉王2年 《史记·齐太公世家》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菑。
公元前859
壬寅年
厉王3年 齐·献公元年
晉·厲侯卒
《史记·宋微子世家》厲公卒,子釐公舉立。
公元前858
癸卯年
厉王4年 晉·靖侯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宋·釐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857
甲辰年
厉王5年 [厉王元年至14年之间]《史记.楚世家》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後為熊毋康,毋康蚤死。熊渠卒,子熊摯紅立。摯紅卒,其弟弒而代立,曰熊延。熊延生熊勇。
公元前856
乙巳年
厉王6年  
公元前855
丙午年
厉王7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獻公三十二年卒,子真公濞立。
《史记·衛康叔世家》頃侯立十二年卒,子釐侯立。
公元前854
丁未年
厉王8年 衛·釐侯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853
戊申年
厉王9年  
公元前852
己酉年
厉王10年  
公元前851
庚戌年
厉王11年 《史记·齐太公世家》(献公)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三年[改为十一年],齐献公山薨。
公元前850
辛亥年
厉王12年 齐·武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古本竹书纪年》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后汉书.东夷传》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应为厉王]命召公伐而平之。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三年[改为十二年],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长父征之,不克。[附:《虢仲盨盖》虢中(仲)以(与)王南征,伐南淮尸(夷),才(在)成周,乍(作)旅盔。兹盨友(有)十又二 《无己簋》唯十又三年正月初吉,壬寅,王征南人...]
公元前849
壬子年
厉王13年  
公元前848
癸丑年
厉王14年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六年[改为十四年],楚子廷卒。 (《史记.楚世家》:“熊廷生熊勇。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乱,攻厉王,厉王出奔彘。”)
公元前847
甲寅年
厉王15年 楚·熊勇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846
乙卯年
厉王16年  
公元前845
丙辰年
厉王17年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八年[改为十七年],初监谤。 (《周语》:“厉王得卫巫,使监谤者。”)芮良夫戒百官于朝。 (《逸周书序》:“芮伯稽古作训,纳王于善,暨执政小臣咸省厥躬,作《芮良夫》。”)
《周语》厉王得卫巫,使监谤者....监谤后三年,乃流王于彘。
公元前844
丁巳年
厉王18年  
公元前843
戊午年
厉王19年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十一年[改为十九年],西戎入于犬丘。 (《史记.秦本纪》:“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大骆犬丘之族。”)
公元前842
己未年
厉王20年 《史记·衛康叔世家》釐侯十三年,周厲王出餎於彘,共和行政焉。
《史记·齐太公世家》武公九年,周厉王出奔,居彘。
《史记·魯周公世家》真公十四年,周厲王無道,出奔彘,共和行政。
《史记·晉世家》靖侯十七年,周厲王迷惑暴虐,國人作亂,厲王出奔於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
《史记·宋微子世家》釐公十七年,周厲王出奔彘。
《史记·楚世家》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亂,攻厲王,厲王出奔彘。
《史记·曹叔世家》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十二年[改为二十年],王亡奔彘。 (《周语》:“ 监谤后三年,乃流王于彘。”)国人围王宫,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周语》:“彘之乱,宣王在召公之宫,国人围之,乃以其子代宣王。”)
公元前841
庚申年
厉王21年
共和元年
《史记·齐太公世家》(武公)十年,王室乱,大臣行政,号曰“共和”。
《史记·晉世家》靖侯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十三年[改为二十一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 (原注:号为共和。《庄子.让王篇》释文引《纪年》:“共伯和即于王位。”《史记》索隐引:“共伯和即干王位。”)
公元前840
辛酉年
共和2年 晉·釐侯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十四年[改为二十二年],玁狁侵宗周西鄙。召穆公帅师追荆蛮,至于洛。
公元前839
壬戌年
共和3年  
公元前838
癸亥年
共和4年 《史记·楚世家》熊勇十年,卒,弟熊嚴為後。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十六年[改为二十四年],蔡武侯薨。 (《史记.管蔡世家》:“武侯之时,周厉王失国。”《十二诸侯年表》蔡武侯尽共和四年。)楚子勇卒。 (《史记.楚世家》:“ 熊勇六年,厉王出奔彘,十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楚熊勇尽共和四年。)
公元前837
甲子年
共和5年 楚·熊嚴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836
乙丑年
共和6年  
公元前835
丙寅年
共和7年 《史记·曹叔世家》夷伯三十年卒,弟幽伯彊立。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十九年[改为二十七年],曹夷伯薨。 (《史记.曹叔世家》:“夷伯喜二十三年,厉王奔彘,三十年卒。” 《十二诸侯年表》曹夷伯尽共和七年。)
公元前834
丁卯年
共和8年 曹叔·幽伯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833
戊辰年
共和9年  
公元前832
己巳年
共和10年 《史记·陳杞世家》(幽公)二十三年,幽公卒,子釐公孝立。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二十二年[改为三十],大旱。陈幽公薨。 (《史记.陈杞世家》: “幽公十二年,周厉王奔于彘。二十三年,幽公卒。” 《十二诸侯年表》陈幽公尽共和十年。)
公元前831
庚午年
共和11年 《史记·宋微子世家》二十八年,釐公卒,子惠公琤立。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二十三年[改为三十一],大旱。宋僖公薨。 (《史记.宋微子世家》:“厘公十七年,周厉王出奔彘。二十八年,厘公卒。 ”《十二诸侯年表》宋厘公尽共和十一年。)
公元前830
辛未年
共和12年 宋·惠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二十四年[改为三十二],大旱。
公元前829
壬申年
共和13年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二十五年[改为三十三],大旱。
公元前828
癸酉年
共和14年 《古本竹书纪年》共和十四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秋,又大旱。其年周厉王死。
《今本竹书纪年》(厉王)二十六年[改为三十四],大旱,王陟于彘。 (《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共和十四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其年,周厉王流彘而死,立宣王。”)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 (《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之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共伯和归其国,遂大雨。 (《庄子.让王篇》:“共伯得乎丘首。”《吕氏春秋.慎人篇》:“共伯得乎共首。”)大旱既久,庐舍俱焚,会汾王崩,卜于大阳,兆曰厉王为祟。周公、召公乃立太子靖,共和遂归国。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废之不怒,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
《史记·楚世家》熊嚴十年,卒。有子四人,長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少子季徇。熊嚴卒,長子伯霜代立,是為熊霜。
公元前827
甲戌年
宣王元年 《史记·衛康叔世家》釐侯二十八年,周宣王立。
《史记·齐太公世家》(武公)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史记·魯周公世家》真公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史记·燕召公世家》惠侯卒,子釐侯立。是歲,周宣王初即位。
《史记·晉世家》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史记·管蔡世家》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
《史记·宋微子世家》惠公四年,周宣王即位。
《史记·楚世家》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
《史记·陳杞世家》釐公六年,周宣王即位。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元年正月,王即位,周定公、召穆公辅政。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宣王元年甲戌。又《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复田赋。作戎车。 (《诗.小雅》:“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传:“ 周曰元戎,先良也。”)燕惠侯薨。 (《史记.燕召公世家》:“共和之时,惠侯卒,子厘侯立。是岁,周宣王初即位。”《十二诸侯年表》燕惠侯尽宣王元年。)
公元前826
乙亥年
宣王2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真公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為武公。《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二年,锡太师皇父、司马休父命。鲁慎公薨。
燕·釐侯元年(据“《史记·燕召公世家》頃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亂,為犬戎所弒。秦始列為諸侯。”推算燕乃次年改元,)
《史记·曹叔世家》幽伯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岁。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二年,锡太师皇父、司马休父命。 (《诗.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又:“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鲁慎公薨。 (《史记.鲁周公世家》:“真公二十九年,宣王即位。三十年,真公卒。”《十二诸侯年表》鲁真公尽宣王二年。“真公”,《汉书。律历志》作“慎公”。)曹公子苏弑其君幽伯疆。 (《史记.曹叔世家》:“幽伯疆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岁。”《十二诸侯年表》曹幽伯尽宣王二年。)
公元前825
丙子年
宣王3年 《史记·齐太公世家》(武公)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
曹叔·戴伯元年
魯·武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魯诸侯共和前虚记年,共和之后实记年)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年,王命大夫仲伐西戎。 (《史记.秦本纪》:“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后汉书.西羌传》:“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齐武公寿薨。《史记.齐太公世家》:“武公寿二十四年,宣王立。二十六年,武公卒。” 《十二诸侯年表》齐武公尽宣王三年。)
公元前824
丁丑年
宣王4年 《古本竹书纪年》宣王四年,宣王命令秦仲征伐西戎,秦仲被西戎杀害。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四年,王命蹶父如韩,韩侯来朝。 (《诗.大雅》:“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又“韩侯入觐”。)
公元前823
戊寅年
宣王5年 《史记·晉世家》釐侯十八年,釐侯卒,子獻侯籍立。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玁狁,至于太原。 (《诗.小雅》:“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又:“薄伐玁狁,至于太原。” )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 (《诗.小雅》:“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附:《兮甲盘》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 
公元前822
己卯年
宣王6年 晉·獻侯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史记·楚世家》熊霜六年,卒,三弟爭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難於濮;而少弟季徇立,是為熊徇。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六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 (《诗序》:“《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王帅师伐徐戎,皇父、休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 (《诗.大雅》:“王奋厥武。”又:“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又:“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王归自伐徐。 (《诗.大雅》:“徐方不回,王曰还归。”)锡召穆公命。 (《诗.大雅》:“王命召虎,来旬来宣。”又:“肇敏戎公,用锡尔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西戎杀秦仲。 (《史记.秦本纪》: “宣王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十二诸侯年表》秦仲尽宣王六年。)楚子霜卒。 (《史记.楚世家》:“ 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楚熊霜尽宣王六年。)
公元前821
庚辰年
宣王7年 楚·熊徇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七年,王锡申伯命。 (《诗序》:“ 《崧高》,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焉。”)王命樊侯仲山甫城齐。 (《诗.大雅》:“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又“仲山甫徂齐”。)
公元前820
辛巳年
宣王8年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八年,初考室。 (《诗序》:“《斯干》,宣王考室也。”)鲁武公来朝,锡鲁世子戏命。 (《周语》:“鲁武公以括与戏见王,王立戏。”《史记.周本纪》鲁武公来朝在十二年,《鲁世家》在武公九年,即宣王十一年。)
公元前819
壬午年
宣王9年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九年,王会诸侯于东都,遂狩于甫。 (《诗序》:“《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会诸侯于东都。”又《诗》曰:“东有甫草,驾其行狩。”)
公元前818
癸未年
宣王10年  
公元前817
甲申年
宣王11年  
公元前816
乙酉年
宣王12年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十二年,鲁武公薨。 (《史记.鲁周公世家》:“武公九年夏卒。”《十二诸侯年表》武公尽十年,正当宣王十二年。)齐人弑其君厉公无忌,立公子赤。 (《史记.齐太公世家》:“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齐人攻杀厉公,乃立厉公子赤,是为文公。” 《十二诸侯年表》厉公尽宣王十二年。)
《史记·齐太公世家》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
《史记·魯周公世家》武公九年春,武公與長子括,少子戲,西朝周宣王。宣王愛戲,欲立戲為魯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諫宣王曰:“廢長立少,不順;不順,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誅之:故出令不可不順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順,民將棄上。夫下事上,少事長,所以為順。今天子建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若魯從之,諸侯效之,王命將有所壅;若弗從而誅之,是自誅王命也。誅之亦失,不誅亦失,王其圖之。”宣王弗聽,卒立戲為魯太子。夏,武公歸而卒,戲立,是為懿公。
公元前815
丙戌年
宣王13年 齐·文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魯·懿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814
丁亥年
宣王14年  
公元前813
戊子年
宣王15年 《史记·衛康叔世家》釐侯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餘立為君。共伯弟和有寵於釐侯,多予之賂;和以其賂賂士,以襲攻共伯於墓上,共伯入釐侯羨自殺。衛人因葬之釐侯旁,謚曰共伯,而立和為衛侯,是為武公。《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十五年,卫釐侯薨。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十五年,卫厘侯薨。 (《史记.卫康叔世家》:“厘侯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厘侯卒。”《十二诸侯年表》卫厘侯尽宣王十五年。)王锡虢文公命。 (《周语》:“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云云。)
公元前812
己丑年
宣王16年 武公元年(据“《史记·衛康叔世家》武公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為公。”倒推)
《史记·晉世家》獻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費王立。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十六年,晋迁于绛。 (《诗谱》:“ 晋成侯孙穆侯又徙于绛。”案《十二诸侯年表》,是岁晋穆侯初立。《通鉴外纪》:“宣王十六年,晋献侯薨,子穆侯弗生立,自曲沃徙都绛。”)
公元前811
庚寅年
宣王17年 晉·穆侯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810
辛卯年
宣王18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與魯人攻弒懿公,而立伯御為君。
《史记·管蔡世家》夷侯二十八年,夷侯卒,子釐侯所事立。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十八年,蔡夷侯薨。 (《史记.管蔡世家》:“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夷侯卒。”《十二诸侯年表》蔡夷侯尽宣王十八年。)
公元前809
壬辰年
宣王19年 管蔡·釐侯元年(据推算为次年改元)
公元前808
癸巳年
宣王20年 《史记·晉世家》穆侯四年,取齊女姜氏為夫人。
公元前807
甲午年
宣王21年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二十一年,鲁公子伯御弑其君懿公戏。 (《史记.鲁周公世家》:“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杀懿公而自立。”《十二诸侯年表》鲁懿公尽宣王二十一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與魯人攻弒懿公,而立伯御為君。

公元前806
乙未年
宣王22年 魯·伯御元年
《史记·燕召公世家》釐侯二十一年,鄭桓公初封於鄭。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二十二年,王锡王子多父命居洛。 (《史纪.郑世家》:“宣王立二十二年,初封友于郑。 ”)
公元前805
丙申年
宣王23年 《史记·晉世家》穆侯七年,伐條。生太子仇。
公元前804
丁酉年
宣王24年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二十四年,齐文公赤薨。 (《史记.齐太公世家》:“文公十二年卒。”《十二诸侯年表》齐文公尽宣王二十四年。)
《史记·齐太公世家》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脱立。
公元前803
戊戌年
宣王25年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二十五年,大旱,王祷于郊庙,遂雨。 (《诗.大雅》:“旱既太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齐·成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802
己亥年
宣王26年 《史记·晉世家》穆侯十年,伐千畝,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師。晉人師服曰:“異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讎也。少子曰成師,成師大號,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後晉其能毋亂乎?”
公元前801
庚子年
宣王27年 《史记·宋微子世家》惠公三十年,惠公卒,子哀公立。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二十七年,宋惠公□薨。 (《史记.宋微子世家》:“惠公四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年,惠公卒。”《十二年诸侯年表》宣王二十八年,宋惠公薨。)
公元前800
辛丑年
宣王28年 《史记·宋微子世家》哀公元年卒,子戴公立。
《史记·楚世家》二十二年,熊徇卒,子熊咢立。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二十八年,楚子□卒。 (《史记.楚世家》“熊□十六年,郑桓公初封于郑,二十二年卒。 ”《十二诸侯年表》楚熊□尽宣王二十八年。)
公元前799
壬寅年
宣王29年 宋·戴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楚·熊咢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二十九年,初不籍千亩。 (《周语》:“宣王即位,不籍千亩。”)
公元前798
癸卯年
宣王30年 《古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年,在镐京城内有兔子跳跃舞蹈。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年,有兔舞于镐京。 (《御览》九百七引《纪年》:“宣王三十年,有兔舞镐。”《初学纪》二十九引作“三年”。)
公元前797
甲辰年
宣王31年 《古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一年,宣王派兵征伐居住在太原的戎族,没有取胜。
公元前796
乙巳年
宣王32年 《史记·曹叔世家》幽三十年,戴伯卒,子惠伯兕立。
《史记·魯周公世家》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魯,殺其君伯御,而問魯公子能道順諸侯者,以為魯後。樊穆仲曰:“魯懿公弟稱,肅恭明神,敬事耆老;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咨於固實;不乾所問,不犯所。”宣王曰:“然,能訓治其民矣。”乃立稱於夷宮,是為孝公。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二年,王师伐鲁,杀伯御。 (《周语》:“三十二年春,宣王伐鲁,立孝公。”)命孝公称于夷宫。 (《周语》:“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樊穆仲曰:‘鲁侯孝。’ 乃命鲁孝公于夷宫。”)陈僖公孝薨。 (《史记.陈杞世家》:“厘公孝六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六年,厘公卒。” 《十二诸侯年表》陈厘侯尽宣王三十二年。)有马化为人。 (《通鉴外纪》:“宣王三十年,有马化为人。”)
公元前795
丙午年
宣王33年 曹叔·惠伯元年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三年,齐成公薨。 (《史记.齐太公世家》:“成公脱立,九年卒。”《十二诸侯年表》齐成公尽宣王三十三年。)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 (《后汉书.西羌传》:“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
《史记·齐太公世家》成公九年卒,子庄公购立。
魯·孝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794
丁未年
宣王34年 齐·庄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793
戊申年
宣王35年  
公元前792
己酉年
宣王36年 《古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六年,宣王征伐条戎、奔戎,王朝军队战败。
公元前791
庚戌年
宣王37年 《史记·燕召公世家》釐侯三十六年,釐侯卒,子頃侯立。
《史记·楚世家》熊咢九年,卒,子熊儀立,是為若敖。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七年,有马化为狐。 (《开元占经》一百十八引《纪年》:“周宣王三十三年,有马化为狐。”《外纪》亦系之三十三年。)燕僖侯薨。 (《史记.燕召公世家》:“惠侯卒,子厘侯立,是岁,周宣王初即位。三十六年,厘侯卒。”《十二诸侯年表》燕厘侯尽宣王三十七年。)楚子鄂卒。 (《史记.楚世家》:“ 熊□卒,子熊鄂立,熊鄂九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楚熊鄂尽宣王三十七年。)
公元前790
辛亥年
宣王38年 頃侯元年(据“《史记·燕召公世家》頃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亂,為犬戎所弒。秦始列為諸侯。”倒推)
楚·若敖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古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八年,晋人在汾隰打败北戎。戎人毁灭姜侯的城邑。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八年,王师及晋穆侯伐条戎、奔戎,王师败逋。 (《后汉书.西羌传》:“王遣兵伐太原戎,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左.桓二年传》:“ 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
公元前789
壬子年
宣王39年 《古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九年,宣王征伐申戎,取得胜利。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九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逋。 (《周语》:“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公元前788
癸丑年
宣王40年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四十年,料民于太原。 (《周语》: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戎人灭姜邑。 (《后汉书.西羌传》:“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戎人灭姜侯之邑。” )晋人败北戎于汾隰。 (见上。)
公元前787
甲寅年
宣王41年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四十一年,王师败于申。 (《后汉书.西羌传》:“明年,王征申戎,破之。”)
公元前786
乙卯年
宣王42年  
公元前785
丙辰年
宣王43年 《史记·晉世家》穆侯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殤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四十三年,王杀大夫杜伯。 (《墨子.明鬼下》:“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其子隰叔出奔晋。 (《晋语》:“昔隰叔子违周难,奔于晋。”注:“隰叔,杜伯之子,宣王杀杜伯,隰叔避害适晋。”)晋穆侯费生薨,弟殇叔自立,世子仇出奔。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宣王四十三年,晋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公元前784
丁巳年
宣王44年 晉·殤叔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四十四年。 (原注:晋殇叔元年丁巳。《春秋经传集解后序》:“《纪年》无诸国别,惟特记晋国,起自殇叔。”《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宣王四十四年,晋殇叔元年。)
公元前783
戊午年
宣王45年  
公元前782
己未年
宣王46年 《史记·晉世家》殤叔三年,周宣王崩。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四十六年,王陟。 (《史记.周本纪》:“四十六年,宣王崩。”)
公元前781
庚申年
幽王元年 《史记·晉世家》殤叔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襲殤叔而立,是為文侯。《今本竹书纪年》晋世子仇归于晋,杀殇叔。晋人立仇,是为文侯。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元年正月,王即位。晋世子仇归于晋,杀殇叔,晋人立仇,是为文侯。 (《史记.晋世家》:“殇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王锡太师尹氏、皇父命。 (《诗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其诗曰:“尹氏太师。”“《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其诗曰:“ 皇父卿士。”)
公元前780
辛酉年
幽王2年 晉·文侯元年(据“《史记·晉世家》文侯十年,周幽王無道,犬戎殺幽王,周東徙。而秦襄公始列為諸侯。”倒推)
《古本竹书纪年》文侯元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二年。 (原注:辛酉,晋文侯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幽王二年,晋文侯仇元年。)泾、渭、洛竭,岐山崩。 (《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三川竭,岐山崩。”注:“三川:泾、渭、洛。”)初增赋。晋文侯同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是为郑桓公。 (《水经.洧水注》引《纪年》:“晋文侯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为桓公。”说见《古本纪年辑校》。)
公元前779
壬戌年
幽王3年 《古本竹书纪年》文侯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曰桓公。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三年,王嬖褒姒。 (《史记.周本纪》:“三年,幽王嬖爱褒姒。”)冬,大震电。 (《诗.小雅》:“晔晔震电。”)
公元前778
癸亥年
幽王4年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四年,秦人伐西戎。 (《史记.秦本纪》:“庄公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案《年表》襄公立在次年。)夏六月,陨霜。 (《诗.小雅》:“ 正月繁霜。”传“正月,夏之四月”, 则周六月也。古《纪年》用夏正,而此从周正,殊为未照。)陈夷公薨。 (《史记.陈杞世家》: “武公卒,子夷公说立。是岁,周幽王即位。夷公三年卒。”《十二诸侯年表》陈夷公尽幽王三年。)
公元前777
甲子年
幽王5年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 (《史记.周本纪》:“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咎。太子出奔申。”)皇父作都于向。 (《诗.小雅》:“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公元前776
乙丑年
幽王6年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六年,王命伯士帅师伐六济之戎,王师败逋。 (《后汉书.西羌传》:“王破申戎,后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注:“并见《竹书纪年》。”)西戎灭盖。 (《后汉书.西羌传》: “其年,戎围犬丘,虏秦襄公之兄伯父。”此云“灭盖 ”,乃“犬丘”二字讹合为“盖”字耳。)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唐书.历志》:“张说《日蚀议》:‘《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虞○以历推之,在幽王六年。’”)
公元前775
丙寅年
幽王7年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七年,虢人灭焦。 (《水经.河水注》:“陕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
公元前774
丁卯年
幽王8年 《古本竹书纪年》文侯七年,幽王立褒姒之子伯服以为太子。平王奔西申。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八年,王锡司徒郑伯多父命。 (《郑语》“幽王八年而桓公为司徒。”)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以为太子。 (《御览》一百四十七引《纪年》:“幽王八年,立褒姒之子伯服以为太子。”《左传.昭二十六年》疏引“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
公元前773
戊辰年
幽王9年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 (《郑语》:“申、缯、西戎方彊。”)
公元前772
己巳年
幽王10年 《古本竹书纪年》文侯九年,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实。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 (《书钞》二十二引《纪年》“盟于太室”四字,《左.昭四年传》:“周幽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秋九月,桃杏实。 (《御览》九百六十八引《纪年》:“幽王十年九月, 桃杏实。”)王师伐申。 (《郑语》:“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
公元前771
庚午年
幽王11年 《史记·衛康叔世家》武公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為公。
《史记·燕召公世家》頃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亂,為犬戎所弒。秦始列為諸侯。
《史记·齐太公世家》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幽王,周东徙雒。
《史记·管蔡世家》釐侯三十九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周室卑而東徙。秦始得列為諸侯。
《史记·宋微子世家》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秦始列為諸侯。
《史记·楚世家》若敖二十年,周幽王為犬戎所弒,周東徙,而秦襄公始列為諸侯。
《史记·曹叔世家》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因东徙,益卑,诸侯畔之。秦始列为诸侯。
《史记·晉世家》文侯十年,周幽王無道,犬戎殺幽王,周東徙。而秦襄公始列為諸侯。
《史记·魯周公世家》孝公二十五年,諸侯畔周,犬戎殺幽王。秦始列為諸侯。
《古本竹书纪年》文侯十年,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
《今本竹书纪年》(幽王)十一年春正月,日晕。 (《通鉴外纪》:“幽王之末,日晕再重。”)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 (《史记.周本纪》“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杀幽王骊山下。”《郑世家》:“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左传.昭二十六年》疏引《纪年》:“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执褒姒以归。 (《史记.周本纪》: “虏褒姒而去。”)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 (原注:是为携王,二王并立。《左传.昭二十六年》疏引《纪年》:“
公元前770
辛未年
周平王元年  
公元前769
壬申年
周平王2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孝公二十七年,孝公卒,子弗湟立,是為惠公。
公元前768
癸酉年
周平王3年 魯·惠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767
甲戌年
周平王4年  
公元前766
乙亥年
周平王5年  
公元前765
丙子年
周平王6年  
公元前764
丁丑年
周平王7年  
公元前763
戊寅年
周平王8年  
公元前762
己卯年
周平王9年  
公元前761
庚辰年
周平王10年  
公元前760
辛巳年
周平王11年 《古本竹书纪年》文侯二十—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
公元前759
壬午年
周平王12年  
公元前758
癸未年
周平王13年  
公元前757
甲申年
周平王14年  
公元前756
乙酉年
周平王15年  
公元前755
丙戌年
周平王16年  
公元前754
丁亥年
周平王17年  
公元前753
戊子年
周平王18年  
公元前752
己丑年
周平王19年  
公元前751
庚寅年
周平王20年  
公元前750
辛卯年
周平王21年  
公元前749
壬辰年
周平王22年  
公元前748
癸巳年
周平王23年  
公元前747
甲午年
周平王24年  
公元前746
乙未年
周平王25年  
公元前745
丙申年
周平王26年  
公元前744
丁酉年
周平王27年  
公元前743
戊戌年
周平王28年  
公元前742
己亥年
周平王29年  
公元前741
庚子年
周平王30年  
公元前740
辛丑年
周平王31年  
公元前739
壬寅年
周平王32年 《史记·齐太公世家》庄公五十六年,晋弑其君昭侯。
《史记·魯周公世家》惠公三十年,晉人弒其君昭侯。
公元前738
癸卯年
周平王33年  
公元前737
甲辰年
周平王34年  
公元前736
乙巳年
周平王35年  
公元前735
丙午年
周平王36年  
公元前734
丁未年
周平王37年  
公元前733
戊申年
周平王38年  
公元前732
己酉年
周平王39年  
公元前731
庚戌年
周平王40年 《史记·齐太公世家》庄公六十四年,庄公卒,子厘公禄甫立。
公元前730
辛亥年
周平王41年 齐·厘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公元前729
壬子年
周平王42年  
公元前728
癸丑年
周平王43年  
公元前727
甲寅年
周平王44年  
公元前726
乙卯年
周平王45年  
公元前725
丙辰年
周平王46年  
公元前724
丁巳年
周平王47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四十五年,晉人又弒其君孝侯。
公元前723
戊午年
周平王48年 《史记·魯周公世家》四十六年,惠公卒,長庶子息攝當國,行君事,是為隱公。
公元前722
己未年
鲁隐公元年 鲁隐公元年(据推算次年改元)
《史记·齐太公世家》厘公九年,鲁隐公初立。
公元前721
庚申年
鲁隐公2年  
公元前720
辛酉年
鲁隐公3年  
注1:部分王世[成王、康王、懿王、孝王]在位年数比《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少1年。推断今本《竹书纪年》在整理古书时错把虚年当实年!
注2:所有西周时器做到未改动一字合历,合历误差均<=2天!
注3:本西周纪年表会根据新资料进行动态更新!
注4:民间研究,成果来之不易,引用望署名[来括日历]出处!经费紧张,欢迎赞助:

 

©2024  [来括]@版权所有
网址: 日历.来括.中国